Skip to main content

96. 人本中心理解不同现实的体验

内容: Rundle(即将出版)指出,人本中心理论明确表明,对经验进行理解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类会尽一切可能来处理它。此外,自我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非一个固定的实体。因此,所有的行为、情感和存在的方式都落在一个连续体上。因此,‘精神疾病’的一种看法是,经历的世界明显与‘正常’不同的个体所能利用的最佳反应。不仅如此,‘疯狂’与古怪之间并没有巨大的鸿沟(我们都能够表现出)。此外,从人本中心的角度来看,经历过的改变或不同的现实是一个人体验领域的一部分,是一种处理的方式。这并不定义他们是谁或是什么。例如,玛格丽特·华纳提到一些不寻常的存在方式可以通过‘困难过程’来解释(第36点)。当早期儿童时期的困难意味着重要的处理能力没有发展时,就会产生困难过程。华纳的脆弱、解离、精神病和元过程的概念(见华纳2007b: 143–144)能够为存在于世界的方式提供有用的描述,但并不是为了提供处方诊断。

Rundle指出,从共享现实的退缩、孤立和社交功能的减弱可能是无法以一种对他人或自己所持文化价值观有意义的方式表达体验的结果。有时,人们意识到他人不理解他们,或许,他们也不理解自己。他们也可能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并未与他人共享,表达它的方式没有被任何其他人理解。而其他人则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现实与周围人不同。无论一个人在体验不同现实时的意识程度如何,人本中心理论的假设是,从共享现实的退缩是一种保护机制。它可能涉及扭曲和否认,是对自我价值观念的回应,并被描述为‘心理失调’,但不知为何,鉴于他们所体验的世界,这在当时对他们来说是自我实现倾向的最佳表达。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令人满意的,但它表明,对个体施加医学诊断及随之而来的‘治疗’以使其恢复到某种假设的‘正常’水平可能并不是最有用的干预。此外,在人本中心领域中,越来越普遍的观点是,那些体验不同现实的人是在对其社会和物理环境做出反应。换句话说,‘疯狂’是对一个疯狂世界的理智反应。沃斯利和约瑟夫(2007: 2)强调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强调由于某些人可能认为是精神疾病症状的行为和存在方式实际上是对环境或社会心理压力的反应,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并且‘过于重要而不能被药物消除’。如果‘症状’没有被听见并得到回应,体验它们的人将不断受到它们的困扰。他们(第3页)继续写道,‘缓解痛苦依赖于心理接触的建立和居住’.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28

性别:

背景: 自幼经历家庭变故,父母离异。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和抑郁

症状: 大量自我怀疑,社交孤立,难以表达真实感受。

生活事件:

近期事件: 最近失去了工作,并刚结束一段长期恋情。

咨询目的:

目的: 希望能找到重新面对生活的方式,理解自己的感受,提高社交能力。

来访陈述: “我感觉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我对自己也越来越感到茫然。即使我试图去沟通,但总是觉得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