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实现倾向的核心概念及其在以人为本疗法中的作用
内容: 实现倾向是以人为本疗法方法论的核心概念。在以人为本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认为客户内在的倾向构成了唯一的成长代理,即“建设性的个性改变”(罗杰斯 1957: 96),实现潜能等等。这个代理被称为实现倾向。罗杰斯(1951: 487)指出,人类物种“有一个基本的倾向和努力——实现、维持和增强体验有机体”。然而,从罗杰斯后来的著作中(例如,基尔申鲍姆和亨德森 1990a: 380)以及巴雷特-伦纳德(1998: 75)的评论中很明显,实现倾向并不被视为唯一的人类特征,而是“普遍存在于复杂生命形式中”。
作为他“以人为本疗法的主要原则”之一,桑德斯(2004: 155)强调了实现倾向的首要性。他接着表示,“相信或依赖于这一信念,认为治疗改变过程并不是由客户的实现倾向[原文强调]所驱动,是一个治疗错误。”因此,实现倾向是以人为本方法的基础和定义。
实现倾向是一种生物力量,所有生物都共有。它引导所有有机体朝向生存、维持和成长而去,成长被理解为复杂性的增加和潜能的实现。在以人为本理论中,实现倾向是人类及其他生物发展和行为的唯一动机。在“经典”以人为本疗法中,人类的实现倾向推动有机体——即构成个体的生化、 生理、感知、认知和人际行为子系统的总和——朝向日益独立和发展关系的方向。尽管这乍一看似乎是矛盾,但实际上,只有当一个人朝着心理自由的方向发展时,才能相应地运动向开放和诚实的接触。此外,越来越倾向于无障碍的关系,即朝着互惠和平等的关系发展,其中“操控”不发挥任何作用。这也是因为人类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因此在最佳条件下,实现倾向推动建设性的社会行为。然而,正如罗杰斯(1959: 196-197)所明确指出的,随着个体自我结构的发展,实现的普遍倾向“也在有机体经验中以自我所象征的那部分的实现为表现”。这是自我实现的倾向。当自我与有机体经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时,自我实现倾向可能与实现倾向发生冲突,从而产生不一致的状态(见要点11)。
实现倾向可以视为来源于形成倾向,这是一种朝向自然界中日益秩序、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的方向性倾向,并被假定为(字面上)普遍存在的。罗杰斯(1980: 134)表示,对他而言,形成倾向“是以人为本方法的哲学基础”。在形成倾向的概念中内含着万物互联,因此这一点也必须适用于实现倾向。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28
性别: 男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
特征: 与自我期望的不一致,感到挫折
生活事件:
事件: 最近被调到新项目团队,感到压力大
咨询目的:
目的: 寻求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实现
来访陈述:
陈述: 我觉得我的生活和工作总是有巨大的压力,我想找到一种方法来实现我的潜力,但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