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82. 理解同理心的沟通

内容: 同理心的理解涉及与客户的意义和体验建立联系,并进行交流。它远远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客户的话,甚至不仅仅是“情感反映”(尽管有时候这是一种不错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同理心的方式。通常,这使我们超越客户的言辞或外在表现。例如,我第一次与一位年轻女性客户会面。她脸上挂着微笑,讲话方式明亮而充满活力。当她告诉我她的生活有多美好时,我意识到我肩胛骨之间的肌肉在蠕动,使我感到身体非常不适,甚至有些恶心。这种身体的不适似乎与情感困扰有关(尽管我无法明确其类型)。虽然这看起来与我的客户表现出来的体验无关,但我确信这种感觉不是我自己的——它是一种“仿佛”的体验。因此,我没有重复她所说的,而是告诉她我的身体感受,她立刻哭了出来,告诉我这正是她的真实感受。因为我以某种方式感知到了她的困扰,她得以在我面前与之连接,并告诉我其背后的原因。
这个故事的重要之处在于,尽管我的同理心被描述为“躯体同理心”或“具身同理心”,但为了向客户传达这种感觉,我不得不使用言辞。同样,对于那些“接受”视觉图像的人来说,传达它们的最常见方式是用语言描述图像的内容。即使我们直接回应客户所说的内容,通常最好避免“机械复述”所说的确切词语(因为这可能被视为对交流体验的表面理解)。交流总是比所说的词语要丰富得多。语气、节奏、面部表情、姿态和你内心的体验都为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增添了东西。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同理心的联系。在同理心反应中,使用客户的确切词汇可能看起来像一种被动的、自动的反应,因此通常最好将客户所说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因为这展示了真实的理解努力——而且,更复杂地说,让你能够回应非言语表达的内容。为了做到这一点,并尽可能充分地传达同理心的理解,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是很有帮助的——也许尤其是情感和情感状态的词汇。这是因为为了准确传达你所思考、感受、“看到”或以其他方式感知的“仿佛”是你自己的体验,你需要尽可能多的词汇可供使用。此外,因为英语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语言,有许多描述感受的词汇——这些词汇有微妙的差异(例如,考虑与恐惧相关的词汇——担忧、害怕、惊恐、恐惧、焦虑、惊慌失措都有不同的含义)——使用最接近客户所表达的(无论实际说的是哪个)词汇可能会带来更强的被理解感。然而,有时候使用客户的相同词汇正是正确的做法。有时候,无论你认为哪个词是等效词或更好的表达,那客户实际上是通过重申自己的词语来拒绝你的表达。例如,客户说“有点害怕”,而你感受到的情感强度(冒汗、颤抖、声音颤抖),你说“恐惧”,但客户重复“有点害怕”。这可能意味着客户要么不理解你,或更可能,客户使用的词在她心中具有特殊的分量和意义,你需要“倾听”它。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客户的话是你能做的最有帮助的事情(即使你觉得客户是恐惧的,而不仅仅是有点害怕)。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小丽

年龄: 25

性别: 女性

心理状态: 情感上感到忧虑和不安,身体上感到不适,可能面临压抑的情绪。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感到孤独且缺乏支持。

咨询目的: 希望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并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情感。

来访陈述: “我总是感到这样,那种不安的感觉一直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