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人本中心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发展
内容: 人本中心实践,无论现在如何进行,都是建立在基于实证研究和观察的理论之上,正如罗杰斯及其同事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所描述的。人本中心疗法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自豪宣称是,其理论坚定地扎根于实践的实证观察之中,这在当时是独特的。此外,罗杰斯和他早期的学生将自己视为科学家,试图通过积极参与研究来建立他们信仰和实践的基础。罗杰斯并不是唯一参与这一早期创新研究工作的人。例如,巴雷特-伦纳德(1998: 11-12)记录道,在1940年代,每位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与罗杰斯合作的研究生通常都会在心理治疗的实证研究这一尚未开拓的领域作出“方法、技巧或理论公式上的发现”。罗杰斯于1945年搬到芝加哥大学,然后于1957年至1963年间移至威斯康星大学。麦克劳德(2002: 88)写道:在整整这个长达25年的时期,罗杰斯是一个针对客户中心疗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研究的项目的领导者。客户中心研究小组 comprised 是当时存在的最大心理治疗研究中心。
罗杰斯及其学生和同事们的首要意图是理解疗法的过程以及导致建设性变化的因素。罗杰斯(1967: 244)将客户中心疗法的理论框架定义为“不是作为教条或真理,而是作为假设的陈述,作为推进我们知识的工具”。支撑人本中心疗法的概念在临床经验和研究的背景下不断修正。罗杰斯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使他假设(1957: 96)出任意成功治疗关系所需和足够的条件的整合陈述,不论治疗师的取向如何(参见博扎斯1996: 25-26;威尔金斯1999: 57-58),而不仅仅是人本中心实践的公式。
1940年代的密集研究活动的成果以多种期刊和博士论文形式发表,但最易接触的记录在罗杰斯(1951)中。本书包含了对迄今为止进行的客户中心疗法研究的许多参考和描述。这些包括对治疗师技术和态度的研究(第30-31页,第51-52页)、自我和自我概念的性质声明(第136-137页)、游戏疗法中的过程和结果(第267-275页)、治疗师的培训(第444-462页),以及对治疗过程和客户“变化”的分析。还有一份对基本假设的证据评审(第56页)“关于个体自发建设性处理生活情境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尽管当时这一术语尚未使用,但这似乎是在早期接触到实际化倾向的概念(参见第9点)。在罗杰斯(1967: 247-266)中还提供了“研究的早期阶段”的报道。
正是从这早期研究中,人本中心方法的理论命题首次被提出。正如罗杰斯(1951: 15)所述,在整个1940年代,那些研究客户中心疗法的伟大经典命题大多集中在自我的性质上。例如,罗杰斯(1951)在(第481-524页)中最终形成了一种“个性理论”的声明,该声明源于临床经验和研究研究,阐明了自我的性质和疗法的过程。这一声明包括十九个命题(第10点)。然而,对非指导性方法的研究也同样重要。
在对客户中心疗法原则的经典阐述(罗杰斯1951)之后,下一个重要的文本是罗杰斯1957年的论文和他1959年的章节。在罗杰斯(1959)中,提供了一个关于疗法和个性变化的全面理论声明,包括个性理论(包括儿童发展)和人际关系理论。罗杰斯(1957)以假设的说明及其影响的形式呈现,尽管在整篇论文中不断提及支撑这一假设的实证观察。罗杰斯(1959)包含了对所需和足够条件假设的更全面阐述,并假设了人本中心理论的许多其他要素。在每一陈述之后,罗杰斯首先对其进行评论,然后提供支持该假设的研究证据。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第244-251页),罗杰斯回顾了“在研究背景下的理论体系”,考虑了被研究的内容及其方法等问题。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华
年龄: 28
职业: 教师
背景: 大学本科毕业,有心理咨询基础知识
心理状态:
目前状态: 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对未来感到迷茫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 最近参与一次心理咨询培训,感受到压力增大,难以适应新环境
咨询目的:
目标: 希望通过咨询提升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缓解焦虑情绪
来访陈述:
陈述: 我在培训中总是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被同事评价。这让我晚上睡不着觉,心情很低落,我想找到一种方法来应对这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