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79. 无条件积极关怀的实践:避免拯救“无助者”

内容: 在以人为本的治疗中,治疗师常常会听到客户对自己表达的态度,治疗师不认为这些态度是真实的。例如,客户可能会说他们是如此无价值,以至于死去会更好,而治疗师明显看到他们拥有光明而快乐的未来的潜力。或者,有人曾遭到攻击,可能会自责自己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穿着不当以及喝得太多,而治疗师知道,每个人都应该自由地在街头无所畏惧地行走。有时,治疗师会强烈渴望反驳客户,指出他们所说的错误。因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不接受的,对一个自杀倾向者说“你还这么年轻,还有很多未来”等话语并没有帮助,即便治疗师相信这是真的。同样地,对一个自责被强奸的女性说她不应自责也可能没有帮助。她可能是在表达她的羞耻感,而当这些情感被倾听并以同理心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作出回应时,她就能从中走出,认同自己的无辜,并表达她合理的愤怒。

反驳客户(例如:当他们认同自己软弱时,指出他们的优点)或转移他们的情感(例如:向泪流满面的客户保证他们是一个强大、能干、应对自如的人)可以被视为试图拯救客户免于痛苦和困扰。尽管这可能源于想要安慰和鼓励客户的愿望,但这实际上是治疗师的需求,而非客户的需求。治疗师甚至可能会因为客户的痛苦而感到不适或不安。当有任何轻微的这种怀疑时,应该进行监督和个人治疗。

无论试图拯救客户的原因是什么,这都是未能提供无条件积极关怀。对于客户而言,体验是他们的痛苦与困扰未被倾听;或者他们的感受被忽视。这可能会使他们感到羞愧和不可接受(当我们的感受未被接受时,我们会觉得自己作为个体是不可接受的)。不接受某人觉得死去会更好就是拒绝了那个人经历的重要部分。不接受某人因被强奸而自责也是同样的拒绝。意图作为安慰实际上阻碍了客户的表达。治疗师无意中且出于良好的意图,如果不接受客户看待自己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客户经历的某些领域无法被带入治疗中。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年龄: 28岁

性别: 男性

症状: 患有抑郁倾向,常感到自责和无价值

心理状态:

状态: 抑郁

表现: 经常有自杀念头,自我评价低,感到绝望和无助

生活事件:

事件: 最近经历了被朋友背叛,感到孤独和失落

咨询目的:

目的: 寻求支持,理解自身的情感,改善自我认知

来访陈述:

陈述: 我觉得我完全没有价值,活着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