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以人为本的实践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内容: 以人为本的实践发生在许多领域,“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两个词语对应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可以互换使用的。
以人为本的原则已被应用于许多人类努力的领域。毕竟,它涉及到一种在关系中存在的方式,这在(例如)教育、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与家庭和儿童的工作,甚至研究方面占有重要份额,但最著名的还是作为一种进行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式。不论以何种方式应用这些原则,与治疗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重要的。“咨询”一词在不同文化中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即使在英国,对于这个词的确切意义也没有完全的共识。所有这些导致了对咨询师实际所做工作的不同假设。“咨询”甚至可能包括给予建议或甚至是纪律功能。对于“心理治疗”一词的确切含义也没有共识。关于以人为本的治疗,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在理论上,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以“深度”或持续时间的概念来区分的。以人为本的实践是关于治疗师如何回应客户及客户的主观体验,无论该体验是什么,治疗师同样以同样的意图去回应,无论他们听到的是急性轻度焦虑还是由可怕的早期虐待造成的痛苦绵延的慢性疼痛。换句话说,无论客户在治疗会议上带来什么,治疗师都依赖于本书前面部分和其他地方提出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以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作出一致的回应。至少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看,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感知的差异是文化、历史和政治上的,并源于既得利益。最终,关于咨询和心理治疗之间区别的争论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同的定义上。也就是说,存在一种基本假设,即“心理治疗和咨询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因为我相信它们是”。这导致了毫无结果的循环争论。然而,在以人为本的领域中,这两个术语的使用方式暗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的。例如,国际上该方法的主要组织是以人为本和体验式心理治疗及咨询的世界协会,一些培训机构允许完成以人为本咨询培训的人继续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以获得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师资格。对此差异的具体定义并没有共识,而许多以人为本的从业者则干脆将他们的工作称为“治疗”。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的实践,尤其是本书的这一部分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治疗。无论如何描述这种实践,同样的原则适用。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性别: 男
年龄: 35
主要关注: 焦虑、工作压力
心理状态: 高度焦虑,伴随情绪低落和失眠。
生活事件:
最近事件: 最近工作项目的截止日期临近,导致工作压力增加。
咨询目的:
目的: 寻求应对焦虑和压力的策略,以改善情绪和睡眠质量。
来访陈述: “我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工作越来越忙,我一直无法放松,晚上睡不好,每次到deadline的时候,我的心情就特别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