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5. 非指导性原则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内容: 非指导性原则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础
从许多方面来看,治疗师拥有非指导性的态度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和原始原则;然而,从罗杰斯早期的原则陈述开始,这一观点就或多或少地备受争议,例如在经典的《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 中。似乎大多数争议集中在“非指导性”的确切含义上。例如,非指导性治疗师被视为“非专家”,因为客户是自己的专家,这常常与缺乏专业知识相混淆。显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这种知识体现在遵循特定理论根植的实践上,具体而言是来源于关于建设性人格变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的声明 (罗杰斯 1957: 96, 1959: 213) 以及一种与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此外,非指导性的表现有时被视为治疗过程中的一组被动行为,其中治疗师所做的仅仅是机械性地“反映”所听到的内容,或者(更糟糕的是)仅仅以非语言方式暗示“我在倾听”——所谓的“点头狗”效应。共情回应是经典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的核心,因此也是非指导性方法的核心,这需要治疗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非这些简单的行为(要点20)。
罗杰斯(在Kirschenbaum和Henderson 1990a: 86–87)写道:
“非指导性咨询的基础假设是,客户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目标,即使这些目标可能与他的咨询师为他选择的目标相悖。还有一种信仰,即如果个体对自己及其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力,他很可能会明智地做出这种选择。”这是对客户自主权的权利的声明,以及对人类建设性本性的信仰。这并不是治疗师的被动,也不意味着特定的技术。非指导性所意味着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套行为(参见Brodley 2005: 1–4)。也就是说,治疗师没有意图,也不会试图引导治疗的过程或内容,也不决定目标或期望的结果。
Cain(2002: 366–368)挑战了这种将非指导性视为“僵化”的概念,认为这限制了客户(第369页),并主张“非指导性既不是定义性也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本质组成部分”。然而,其他人(例如Brodley 2005: 1–4;Levitt 2005: 5–16)则持明显不同的观点。这似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体解读的问题。Grant(2002: 371–372)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对非指导性两种理解,即工具性非指导性和原则性非指导性。前者(第371页)“被视为本质上是促进成长的一种手段”,而后者(第371页)“本质上是对尊重的表达”。在Grant(2002: 373–377)的概念化中,工具性非指导性特征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即符合Sanders(2004: 155)主要原则的治疗,而原则性非指导性(Grant 2002: 371)“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他所指的是可以称为经典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
Grant(2002: 374–375)明确表示,原则性非指导性并不涉及治疗师的自我否定或被动。相反,他描述了他认为这种态度的“悖论”,即治疗师可能响应客户对“指导、建议、解释或指示”的请求,这并不是基于治疗师对“客户需求、最佳利益、诊断或学习风格”的看法,而是取决于“治疗师是否希望尊重这一请求,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尊重这一请求,并相信这样做是道德的”。
Sanders(2006b: 82)描述Grant发展了一种“伦理唯一”的治疗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治疗师]没有目标或临床目标——[治疗师]完全从哲学/伦理的立场进行运作”(原始强调),并表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学生“应将Grant的著作视为必读”。借鉴Grant和Brodley等人的作品,Sanders(2006b: 82)以(略微调整的方式)描述了对非指导性的当代理解:
• 尽管它在罗杰斯的理论中没有正式化,但它在他的工作中仍然隐含。
• 它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套行为或技术。在经验丰富的治疗师中,它是一种性格特征。
• 它通过治疗条件表达,且与其密不可分——所有治疗师的反应都应“受非指导性影响”。
虽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原则性非指导性的伦理要求足以支持它,但Sanders(2006b: 84–85)指出,关于非指导性的治疗益处的论点也存在。简言之,借鉴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他表明(第85页):
非指导性是一种促进自给自足的态度,有助于防止客户对咨询师的依赖。它还要求咨询师不断审视咨询关系中的权力问题。在正式的帮助关系中,没有什么可以消除帮助者与接受帮助者之间的结构权力不平衡,但对非指导性的承诺有助于保持咨询师对权力动态的高度觉察。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他意识到当时关于非指导性的争论,即使Cain(2002: 366)观察到“非指导性”一词在其1947年后发表的所有著作中未出现,这似乎罗杰斯在后期仍坚持这一原则。在Evans(1975: 26)中,罗杰斯表示:
“我仍然认为,客户的生活应该由客户来指导。我的整个哲学和方法都是为了增强他在这种存在方式中的能力,即他掌控着自己的生活,我所说的并不是为了剥夺他这种能力或机会。”

因此,非指导性态度始终强调治疗关系中的权力以及对他人施加权力(即使出于好的意图)实际上是有害的信念。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性别:

年龄: 28

主要问题: 工作压力和自我认同

心理状态: 李明经常感到焦虑和无助,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迷茫,并且在个人生活中面临选择困难。他对未来感到不安,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生活事件: 最近,李明在工作中遇到了重大的项目挑战,使他感到压力倍增。此外,他的朋友刚刚迁居到另一个城市,他感到更孤独。

咨询目的: 李明希望在咨询中找到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并希望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

来访陈述: "我觉得我在工作中总是无法达到预期,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行业。我希望能找到一些方向感,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