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以人为中心的咨询实践的深度探讨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实践仅仅包括“反映”,这是一种效果有限的技术。至少在表面上,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实践看起来仅仅是抄袭客户的话。有时这种行为被称为“反映”。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幸的术语。尽管面对一个能准确表达他们所说的内容的治疗师时,这可能像是对他们的镜像反射,而客户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但这并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的意图。罗杰斯(见Kirschenbaum和Henderson 1990a: 127–128)明确表示,当他将回应限制在客户的参照框架时,他并不是在试图“反映情感”,而是在确认他是否听到了并正确理解了客户的沟通。在这样的“反射”回应中,治疗师提出了一个隐含的问题:“我是否理解你? 这是你的体验吗?”此外,当这类回应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时,从治疗师的参照框架隐含地传达出一种信息,类似于“我理解你所体验的情感,你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此刻的你是什么样的,这种认知并没有改变我对你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所持的看法。”当然,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不仅仅回应情感的表达,还回应其他类型的表达,包括思想、身体感觉、幻想、记忆等等。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在“反映”时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远非琐碎。确实,罗杰斯(见Kirschenbaum和Henderson 1990a: 127)引用Shlien的话说,在合适的手中,反映是“艺术精湛的工具”。反映是以人为中心实践的核心,因为它是非指导性的(第5点),并传达治疗师所需的条件。如果在反映时,治疗师的意图是将镜子举到客户面前,以便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因为有某种结果会发生),那么发生的事情就转移到了试图理解客户的体验并以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进行沟通,而不是从治疗师的参照框架做出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和某种层面上,“镜像”回应是治疗师决定客户应该看到/听到治疗师认为他们所表达的某种东西的结果。这实际上是在“对”客户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陪伴他们在旅程中,从而使其偏离了他们的感知世界。然而,如果意图是确认治疗师对所经历事情的理解,并提供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那么这就是非指导态度的行动表现。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并不局限于仅仅反映客户的话。在治疗交流中,一个目标是理解和回应客户的整体体验。我们所感知的沟通中,很多东西与所说的话本身无关。非语言沟通和共情感知也可能反映客户在当下的存在方式。这同样可以“反映”。再次强调,治疗师的目标是确认他们对未表述的情感、可怕思想等的感知。然而,这种回应必须与客户的体验相关,而不是来自治疗师的某种解释。
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不可能深入到“无意识”中。即使治疗师能感知客户无法获得的无意识材料(从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观点来看这可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无法被识别或拥有,更重要的是因为这将是指导性的,治疗师提供相当于一种解释的内容是错误的。然而,有一个“意识边缘”的概念(见罗杰斯1966: 160和Mearns和Thorne 2007: 78–82)。简而言之,这个概念包含了假设存在一些东西(思想、情感、感觉、直觉)恰好低于意识的阈值。有时,这些内容可以被治疗师感知或共情感知到,当它们被反映时,客户的体验是瞬间的认识:“是的,没错!”回应“客户意识边缘的隐含含义池”(罗杰斯1966: 160)是有争议的,当然需要谨慎。然而,很明显,通过进行“反映”与“意识边缘”的材料工作是以人为中心传统的一部分。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四
性别: 男
年龄: 30岁
个人背景: 工作压力大,近期感到焦虑和迷茫。
心理状态:
当前状态: 焦虑、迷茫
主要情绪: 过度思虑、自我怀疑
自我感知: 觉得难以找到清晰的方向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 工作中遭遇重大项目的失败,感到无助和沮丧,与家人沟通不畅。
咨询目的:
理清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路径
增强自信心,改善与他人的沟通
来访陈述:
陈述内容: 我总是感到压力很大,对自己的判断感到不安。最近的项目失败让我更加怀疑自己,感觉我对工作失去了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