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46. 非指向态度与以人为本疗法中的权力动态

内容: 非指向态度是一种虚构和对权力的不负责任的否认
非指向性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疗法的基石(要点5)。然而,这有时被批评为否认治疗关系中治疗师不可避免的更大权力和/或实用的不可能性。首先,有人认为,由于治疗师拥有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客户则没有,因此前者控制了会议。因此,存在一种不可避免的权力不平衡。事实上,罗杰斯的第二个条件要求客户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脆弱和焦虑的状态,这可能引发和引导无力感和缺乏控制感,因而,以人为本理论甚至可能似乎证实了这种必然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治疗师是否愿意,至少一些客户可能会遵循他们所感知的来自于治疗师的指示。因此,这种观点认为,以人为本的治疗师假装他们是非指向的就是否认现实,并导致对治疗关系中权力不平衡问题的回避。同时,有人认为,治疗师有专业和伦理上的责任将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客户的利益上。这是以人为本的从业者被认为避免的事情,因而剥夺和使客户处于不利地位。所有这些都源于对以人为本理论中非指向性含义的误解。
在罗杰斯的早期著作之一(《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年)中,他写了一章题为“指向性与非指向性方法”(见Kirschenbaum和Henderson 1990a: 77–87)。本质上,这两种立场的区别在于谁来选择客户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疗法中,非指向立场首先与客户选择自己生活目标的权利有关,即便这些与治疗师的观点冲突。信念是客户对自己及其问题有洞察力,并且最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关于信任自我实现倾向(要点9)。然而,根据Kirschenbaum和Henderson(1990a: 62),罗杰斯确实开始担心非指向性方法过于强调特定的治疗师技巧,而忽视了治疗师对客户的态度。从中可以推断非指向性与特定治疗师行为(例如将反应限制为“反思”)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治疗师对客户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个人智慧的自主个体的认可有关。客户是自己生活和存在方式的专家。
由此而生,似乎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以人为本的从业者相对被动,只对来自客户的某种直接输入作出反应——具体来说,仅仅反映客户的话。这反过来又导致了一个信念,即任何人都可以从事以人为本的治疗。然而,从最早的日子起,就已经清楚以人为本的实践确实需要和依赖于相当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至少在遵循根植于自我实现倾向的某种实践形式的意义上,并且必要和充分的条件位于核心。至于专业技能,问题在于权力、神秘性及其误用。
非指向态度依然是经典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的核心。在这种及相关的实践形式中,客户制定自己的目标而治疗师是旅程中的伴侣,而不是领导者。以人为本的治疗师不能为他们的客户设定目标,不能假设知道对他们而言的可取结果。正是通过跟踪客户的主观体验(以同理心、接纳和一致性)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治疗“有效”。最重要的不是治疗师所说或所做的,而是客户所经历的,即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疗法的有效性依赖于客户感知自己并未被指引到特定的行动、信仰或行为规范上。在以人为本的实践的广泛范围内,存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28

背景: 心理健康问题,寻求改善自我认知与社交能力。

心理状态:

状态: 焦虑

特征: 对自我能力的怀疑、社交场合的紧张

生活事件: 最近在工作中遭遇了任务的重大失败,导致对职业前景的担忧。

咨询目的:

目的: 寻求改善自我认知,增强社交自信。

来访陈述: 我感觉在团队中总是跟不上别人,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