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心理治疗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探讨
内容: 罗杰斯(1957/1959)提出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的声明遭到了挑战。虽然许多人接受这些条件的必要性,但对其充分性表示怀疑。尽管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从未主张所谓的“核心条件”——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和一致性——是构成个性变化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该假设要求所有六个条件,见第13点),但对必要与充分条件假设的研究与批评通常集中于这些条件。威尔金斯(2003: 67–69)回顾了该假设的研究证据,表明虽然有证据表明在治疗工作中关系的优先地位(这是罗杰斯言论中隐含的),但基本假设仍未得到证明(尽管有努力尝试,亦未被驳斥)。这至少部分是因为对假设作为整体进行调查的努力很少,甚至如果存在的话。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治疗师提供的条件,通常单独研究,有时组合使用。博扎斯(1998: 165–173)回顾了对治疗师态度的研究发现,并认为这些发现证明了罗杰斯条件的有效性。罗杰斯的条件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这一命题,常常被其他取向的治疗师否定,甚至被一些自认为属于更广泛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流派的治疗师“修改”。主要的论点是,虽然“核心条件”在形成治疗关系中是必要的,或至少是有帮助的,但它们并不足够。需要其他东西。“其他东西”的概念因批评者的取向而异,但总是依赖于他们可用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而这些显然是以个体为中心的从业者所回避的。甚至还有论点认为治疗师提供的条件可能是反治疗的(例如,同理心可能鼓励客户沉溺于自怜而不是改变)。通常,尽管表明广泛同意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但仍会提出改进和补充。例如,德莱登(1990: 17–18)指出,尽管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师同意治疗师提供条件的必要性(特别是接受和真诚),但他怀疑“温暖”的价值,因为(第18页)它可能会强化客户对爱的需求和对很多客户存在的“低挫折耐受性”。这反映了两种方法之间真实的哲学和理论差异。在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中,无条件积极关注(“温暖”是罗杰斯的同义词之一)减少了价值条件(第12和第19点),并增加了自我关注。这导致评估的内部化逐渐增强,从而减少了对他人“认可”的需求。因为这种差异根植于不同的、未证明的理论结构(通常与人的本质有关),争论这些问题可能是徒劳无功的。然而,可以接受拒绝那些仅仅基于不同信念的攻击,当然也要拒绝因此而感到降低自我价值(但请记住,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反方向)。尽管在更广泛的以个体为中心的社群中普遍同意这六个条件是必要和充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个体为中心的从业者对这些条件是缺乏思考的。它们不断被“重新考虑”(例如,图杜和沃拉尔1994年的一致性,同理心的博哈特和格林伯格1997年,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威尔金斯2000年),并被回顾和重新审视(例如在由吉尔·怀亚特为PCCS书籍编辑的《罗杰斯的治疗条件》系列中)。目前,研究表明,心理治疗的有效性(除了客户所带来和所做的事情)主要的“变化因素”是治疗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这正是必要与充分条件假设的力量所在。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年龄: 32
性别: 男
职业: IT工程师
来访原因: 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
心理状态: 张伟感到极度焦虑和沮丧,时常感到孤独。他觉得同事对他的支持不足,且常感到无助。
生活事件: 最近,张伟经历了一次工作上的重大失误,使他深感自责,并与同事的关系变得紧张。此外,他还面临着家庭压力,父母希望他能在职业上有所突破。
咨询目的: 张伟希望通过咨询来减轻压力,改善情绪,并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来访陈述: “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上表现不佳,常常徘徊在焦虑和失落之间。似乎没人理解我的感受,我希望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