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关于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心理病理学的辩护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中提出的人模型不足以解释心理病理学,并且导致对评估的不专业忽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受到批评,认为缺乏人格理论,尤其是儿童发展的理论,因此对心理和情感痛苦可能如何产生的观点不够充分。这种批评通常更加集中,成为缺乏对心理病和神经症(按照医学模型和某种程度上精神分析的定义和理解)的解释的指责。有人声称,由于对痛苦起源的模糊不清,导致对评估的忽视,这等于是专业的不负责任。撇开批评一个理论因未得出与另一个理论相同结论的明显逻辑缺陷,这种指控真的成立吗?又或者说,是否重要?
首先,实际上有一个成熟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模型(见罗杰斯 1951: 483–522;罗杰斯 1959: 221–223和要点8)。表面上看,关于人类生物体的这一理论声明几乎没有不解释的地方。它考虑了“健康”和“功能失调”的发展,并展示了治疗性变化如何发生。此外,Biermann-Ratjen(1996: 13)借鉴罗杰斯的六个条件,提供了一份早期儿童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清单(要点24)。
同样,其他人也在探索心理痛苦的原因。例如,关于不一致根源的探讨及其与心理健康的联系(要点35),以及沃纳的困难过程概念(要点36)中尤其明显。此外,约瑟夫和沃斯利(2005)、沃斯利和约瑟夫(2007)提供了关于情感和心理痛苦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面阐述。这些书籍除了考虑心理病理学和研究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外,还包括(例如)对经历以下情况的人的以人为中心的实践的探讨:
- 精神病功能
- 反社会人格障碍
- 创伤后应激
- 母亲抑郁症
- 童年虐待的遗产
- “特殊需要”
- 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
- 饮食失调
- 长期抑郁症
关于评估,如果(错误地)认为这导致诊断,则可能需要面临指控。显然,在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中,评分没有位置(要点32)。人们对诊断的印象是,它给客户贴上标签并固定了客户——人们担心治疗变成问题驱动而非以客户为中心。从另一个角度看,诊断可以被视为有帮助,因为它能够促进各种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共同理解,并且便于治疗师理解客户的过程。可以说,将这两种对诊断的态度结合在一起来对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参与心理痛苦的人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沃纳的困难客户过程概念允许与精神病学思想相对应,同时对其进行挑战。
从另一个角度看,评估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确实,威尔金斯和吉尔(2003: 184)已经表明,即使他们没有将其描述为这种形式,当第一次与客户见面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确实确实进行了一种可以合法称之为“评估”的过程,尽管其目的是不是诊断。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有伦理和专业义务来确认能够为潜在客户提供治疗条件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做出真诚的尝试。为此,威尔金斯(2005a: 140–143)建议制定基于必要和充分条件以及过程的七个阶段的以人为中心的评估标准(要点32)。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年龄: 28
性别: 男
现状: 经历情感痛苦与职场压力
心理状态: 情感低落,感到孤独和无助,存在焦虑情绪。
生活事件: 最近因工作压力与同事产生矛盾,导致情绪失控,感觉被孤立。
咨询目的: 希望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理解自己的情感困扰并获得解决方案,改善与同事的关系。
来访陈述: 我感觉自己在工作中被孤立,情感上很难承受这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