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35. 客户不一致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内容: 客户的不一致性可以理解为由多种方式引起的,是心理和情感痛苦的源泉。理解心理病理学的重要以人为中心的方法依赖于必要和充分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即不一致性是心理/情感痛苦的核心。在他对不一致性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探索中,Tengland(2001:169)认为不一致性对健康的影响是“因为它常常降低了个人达成重要目标的能力”。这是因为,当我们经历与自我认知冲突的事情时,如果无法让外部现实与自我形象相符,我们往往会感到紧张、焦虑、困惑或恐惧。更正式地说,当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与其有机体脱节时,就会导致扰动,而在极端情况下,这种扰动表现为痛苦甚至“疯狂”。这可以通过价值条件(第12点)来框架,这是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观点。然而,在更广泛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中,一些理论家认为不一致性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而非仅仅是价值条件(例如,遗传或其他生物原因,早期的生活事件如虐待或创伤后应激障碍),并且已经尝试基于对不一致性本身的理解来发展痛苦模型。

对于Speierer(1996:300)来说,以客户为中心的疗法就是流行不一致性的治疗。他的观点是,不一致性是情感痛苦的根源,并且它有三种主要原因:(1)价值条件的获得和/或社会价值与有机体价值之间的冲突;(2)生物神经心理学的局限性——无论是遗传原因还是由于伤害或创伤造成;(3)强度如此之大的生活变故,以至于导致(例如)侵入式的闪回。Speierer的理论构成了经典以客户为中心疗法的偏离,因为他建议不同的“障碍”源于不同类型的不一致性,因此,根据障碍的性质和客户的需求可以提供不同的治疗策略。这种模式被Speierer称为“差异性不一致模型”(见Speierer 1996, 1998)。然而,这被视为与经典以客户为中心的心理诊断观念存在直接冲突,该观念认为心理诊断可能对客户有害,并且确实未证明有益(第32点)。

Biermann-Ratjen(1998)也讨论了不一致性与心理病理学。她专门讨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病”和“神经症”等作为不一致性的表现。她将不一致性与(儿童)发展联系起来,表明发展中被打断的阶段决定了痛苦的性质。Warner(2007a:154–167)回顾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客户不一致性与心理病理学,探讨了不一致性的概念的重新表述、以客户为中心的心理病理学模型,以及对客户不一致性的研究。她(第164页)得出结论,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师特别适合与被诊断为严重障碍的客户合作,并且“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在与所有症状严重程度的客户工作中”应积极推广。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明

年龄: 32

性别:

心理状态:

本质: 焦虑,紧张

描述: 李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焦虑和紧张,尤其是在遇到工作压力时,感到与自我认知存在冲突。

生活事件:

触发事件: 最近因项目失败而受到上司的批评,导致自我价值感下降。

其他事件: 个人关系中的误解增加了情感上的负担。

咨询目的:

理解自我认知与外部现实之间的冲突

寻求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方式

发展更加健康的自我概念

来访陈述:

内容: 我常常感到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也无法与我的内心感受和外界的现实相匹配,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