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8. 同理心:有效疗法的核心

内容: 同理心被视为多面而复杂,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具有同理心的理解是有效疗法所必需的。
几乎从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开始,就有努力去解构和理解同理心过程的尝试。最近,这些尝试包括Shlien(1997)、Bozarth(1997)和Barrett-Lennard(1997)对同理心的“重新考虑”,对同理心如何“治愈”的分析(Warner 1996: 127–143),对“五种同理心”的描述(Neville 1996: 439–453),一本关于同理心历史、理论和实践的编辑卷(Haugh and Merry 2001),以及经典客户中心观点的回顾与更新(Freire 2007)。这些作品以及其他与同理心相关的作品的意图是探索并解释这一概念,使其本质和运作方式更为清晰。

也有尝试处理关于同理心的误解。例如,Shlien(1997: 67)以其破除偶像的方式写到,在他看来“同理心被高估、未被充分审视,并且被轻率而热忱地构思”(第79页),他认为同理心“不是一个有效的理论,几乎无法解释任何事情,也并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机制”。Shlien并不是在攻击六大基础条件之一,而是他的章节试图重新建立条件五,即治疗师必须体验到对客户内心参照框架的同理理解。他将这视为与同理心本身不同的东西。相反,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理解,“与来自外部框架的理解类型不同,比如诊断、判断或怀疑的询问”。是同理心理解(第67页)“支持从内心的治愈”。他在整个论述中坚持,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各种动物都能做到,而同理心的理解及其传达则需要付出努力并需极高的关注度。

这是一个重要的纠正。在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中,仅仅“感受”客户的痛苦、情感困扰或快乐, 不论这种感觉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不够的。疗效的依赖于治疗师对客户过程的理解及客户对这种理解的感知。换句话说,尽管同理心可能是一种内脏的、躯体的或情感的体验,但至少需要一定程度的认知处理才能将其转化为同理心理解。Shlien(1997: 67)重视同情,因为这是承诺的一种形式,并写道“单靠同理心而没有同情,甚至更没有理解,可能是有害的”。理解这一点的另一种方式是,只有在他人的经历被理解,而不仅仅是被反响或共鸣时,它才能被接纳。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性别:

年龄: 30

职业: IT工程师

背景: 喜欢计算机编程,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情感交流中感到困难。

心理状态:

当前心理状态: 压力和焦虑,情感孤立。

生活事件:

最近生活事件: 工作中遇到重大的项目截止日期,导致压力增加和情感上受到影响。

咨询目的:

目标: 学习有效的情感表达与理解同理心的重要性,以改善与同事及朋友的关系。

来访陈述:

陈述: 我常常感到自己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即使我想尝试去感受他们的痛苦或快乐,但我觉得自己缺乏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