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发展与反思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并不是基于一个僵化的二十世纪中叶理论,而是生机勃勃、动态活跃,并正在积极研究和发展。
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1950年代罗杰斯及其同事的著作中,关于经典顾客中心疗法实践所需了解的内容已经或多或少地完全阐述,但这一观点可能仅为自称以人为中心的人所持有的少数意见。大多数人接受这样的事实,即罗杰斯没有提供所有的答案,并且确定他并未解决现代世界中咨询和心理治疗实践所提出的所有问题。从芝加哥中心的时代以来,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一直在思考、反思并根据需要做出修改。例如,尤金·根德林(Eugene Gendlin),罗杰斯的主要同事之一,具有哲学背景,越来越关注如何帮助客户表达、象征和明晰经历。出于这种兴趣,发展出了聚焦(focusing)疗法,进一步形成了(在其他影响之下)体验心理治疗,许多人将其视为以人为中心治疗家族的第二个主要分支。其他学者也将以客户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中,劳拉·赖斯(Laura Rice)尤其值得注意,她在自己的工作中融入了一些认知疗法传统的思想。这导致了对心理治疗微过程的兴趣增加,最终形成了一种有时称为过程体验疗法的心理治疗理解,而在更广泛的以人为中心的传统中,这些治疗师被视为过程专家。这一回顾、修订和扩展的过程持续进行,例如,‘情感聚焦疗法’的出现就是过程体验传统的衍生品(见Elliott等人,2004b)。
在经历了70年代和80年代的低迷期后,许多努力旨在理解和解释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过程,探讨其有效性,通过积极的实证研究填补一些知识空白。这些研究有的针对经典非指导性方法的效果(例如,Brodley、Bozarth、Freire和Sommerbeck的工作),但很多则致力于扩展以人为中心的理论和/或理解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在更广泛和不同背景下的应用。这些研究包括对儿童发展的澄清、对不一致性的新考量、对客户/治疗师关系的审视以及对心理病理学的思考。
尽管有许多关于体验和过程体验治疗师的研究(参见《以人为中心与体验心理治疗》期刊关于这些领域和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本身的贡献),并且这些研究为整体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启示,但这超出了本书的讨论范围,本节的其余部分仅讨论主流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修订、再考虑、扩展和补充。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性别: 男
年龄: 30
访谈次数: 5
心理状态: 张伟近期感到焦虑和不安,对工作和生活感到迷茫,表现出情绪波动,偶尔感到失落和无助。
生活事件: 最近,在项目中遭遇挫折,工作压力大,并且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导致情绪低落。
咨询目的: 张伟希望通过咨询来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习管理压力的方法,以及改善与同事的沟通。
来访陈述: “最近我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这让我每天都很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