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心理咨询中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共情理解的有效性
内容: 没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的有效性取决于顾客对这些的感知。伴随着第一条件中规定的“接触”(可能比它更重要),第六条件的要素,顾客对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的沟通和/或感知相对较少被理解或讨论,然而罗杰斯非常明确,除非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这一点,否则变化将不会发生。在罗杰斯(1957:96)中,第六条件被表述为治疗师对顾客的共情理解和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沟通,而在罗杰斯(1959:213)中,强调的是顾客对治疗师的这些感知。这两个不同的表述并不相互矛盾,而是共同帮助我们对所期望的过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实际上,这个条件说明了变化取决于顾客被理解和接受,即使这种理解和接受是微弱的。治疗师不仅必须理解顾客的经历,对该顾客持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顾客也必须意识到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这些。如果后者没有发生,则无论治疗师自认为有多共情和接纳,第六条件都没有得到满足。这将顾客置于治疗努力的中心,同时也将责任置于治疗师身上。在某种程度上,治疗师必须向顾客传达(或提供)对顾客经历及其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理解。为了有效,这过程不能是机械的或统一的。这不一定需要口头表达,但必须涉及对顾客过程的高质量关注和一种可感知的意图,旨在理解顾客的经历,这两者都必须在温暖、尊重和真诚的气候中呈现。“沟通”作为治疗师行为在第82和83点中进行了探讨。然而,第六条件不仅仅要求治疗师采取特定行为。
在第六条件中,可以看到在第25点中假设的“超条件”运作。基本上,顾客的经历是被接纳“缺陷与缺点”(warts and all)但并不被贬低,被看到存在缺陷和恐惧但不被判断,这一切都在治疗师真诚的框架内。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极具力量的体验,可能导致一个“变化的时刻”。已经有各种尝试探索这种“高层次”体验,诸如“存在”、“温柔”和“关系深度”等术语被应用于此。在第25点和第38点中会有进一步的讨论。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三
年龄: 30
性别: 男
症状: 焦虑和孤独感
心理状态: 来访者表现出焦虑和轻度抑郁的症状,常常感到孤独,对于人际关系感到困惑和不安。
生活事件: 最近经历了职业上的挫折,并与朋友产生了误解,感到难以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咨询目的: 希望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改善与他人的沟通,并寻找应对焦虑的方法。
来访陈述: “我总觉得自己不能被理解,无论我怎样努力沟通,似乎别人都无法真正理解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