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0. 理想的人本中心治疗师的同理心

内容: “理想的人本中心治疗师首先具备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复杂、要求高、强烈而微妙且温柔的存在方式。”

上述标题源自罗杰斯(1975: 4–6)对同理心观点的更新,反映了人本中心广泛的信念:同理心是成功治疗师的必备属性。在罗杰斯(1957: 101)中,同理心被定义为“感知客户的私人世界,如同它是你自己的,但永远不失去‘如同’的品质。” 也就是说,同理心是准确感知他人的内在参照框架,同时不被其吸收或淹没。桑德斯(2006b: 66)有一个有用的区别,他写道:“我不能感受他人的伤痛、恐惧和快乐。但我可以准确地看到他们的思想和感受,并理解它们。”正是这种感知及其向客户的传达构成了治疗中的同理心过程。然而,单纯的被动感知和理解并不足够,无论这种理解多么准确。在他后来的论文中,罗杰斯(1975: 4)提供了一个更丰富的定义: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被称为同理心,具有多个方面。这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感知世界,并在其中完全自在。它涉及到对这一他人内心瞬息万变的感受意义的敏感,包括他/她正在经历的恐惧、愤怒、柔情或困惑等。这意味着暂时地生活在他/她的生活中,毫不偏见地在其中行走,感知他/她几乎毫无察觉的意义,但不试图揭露他/她完全未意识到的感受,因为这会过于具有威胁性。它还包括以新鲜而不害怕的眼光观察个体的恐惧元素,传达对他/她世界的感知。

这要求很高,罗杰斯继续指出同理心的任务是多么复杂和艰巨,称其为“一种强烈但微妙而温柔的存在方式”(第4页)。这一切都很真实,因为它涉及与他人经历的真实接触,因此,也可以带来丰富的回报。

罗杰斯声明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是,同理心的表现涉及治疗师对客户经历的感知(第21点)。换句话说,除非客户感知到治疗师对他们经历的深刻理解,否则即使这种理解再准确、完整,也不太可能有所帮助。同理心的实践在第81和82点中有所探讨。

同理心可能是六个条件中写得最多和研究得最广泛的。罗杰斯(1975: 5–6)发表了一篇关于同理心研究的综述,结果可以总结如下:

  • 理想的治疗师首先具备同理心。
  • 同理心与自我探索和过程移动相关。
  • 关系早期的同理心可预测后期的成功。
  • 客户在成功的案例中感知更多的同理心。
  • 理解由治疗师提供,而不是从客户身上引发。
  • 经验较丰富的治疗师更可能具备同理心。
  • 同理心是关系中的一种特殊品质,治疗师比友善的朋友提供更多。
  • 治疗师自身整合得越好,展现的同理心程度越高。
  • 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往往远未达到同理心的要求。
  • 客户对同理心的判断能力远强于治疗师。
  • 辉煌的才智和诊断的敏锐性与同理心无关。
  • 同理心的存在方式可以向具备同理心的人学习。

总体而言,经过超过30年的研究,这些陈述依然基本成立。但不必说,对同理心的思考和研究仍在继续。桑德斯(2006b: 69–73)提供了关于那些在经典客户中心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同理心的学者的易读概述。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性别:

年龄: 34

职业: IT工程师

咨询次数: 3

情感状况: 感到孤独与困惑

心理状态:

主要情绪: 焦虑

伴随情绪: 孤独、自我怀疑

生活事件: 最近与伴侣的关系出现紧张,工作压力加大。

咨询目的: 寻找内心的平静,改善人际关系。

来访陈述: “我觉得我总是试图去理解他人的感受,但实际上我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难以与人建立真正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