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本取向心理治疗的挑战与变革
内容: 人本取向治疗从一开始就是对当前医学模式及治疗师作为“专家”这一概念的激进挑战。
此治疗方法最初于20世纪40年代由卡尔·罗杰斯及其同事们开发。罗杰斯的初衷是提供一种对当时主流的心理动力学和行为治疗方法,以及伦常中所有这些根源于医学模式的精神病学的激进替代方案。最初被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到1951年时他偏爱的术语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在1960年代,当他开始将其方法的原则应用于人际关系的其他领域时,“人本取向方法”逐渐流行。这又导致了“人本取向咨询/治疗”这一术语成为目前在英国被广泛使用的首选术语,但它也可被视为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理论的相关方法的“家族”。
在罗杰斯(1942年,1951年,1959年)所提及的各种治疗方法名称中,表明了对当时当前方法的激进替代。仅仅通过名称,罗杰斯已表明了关系在治疗努力中的中心地位,聚焦于客户,而非理论或技术,并且强调治疗师追踪客户体验的重要性,而不是将自己强加于客户身上。此外,在他关于治疗性变化的必需和充分条件的陈述中(1957年,1959年),罗杰斯描述了六个要素,他(1957年:101)声称,如果这些要素存在,无论从业者的取向如何,积极变化都会发生“无论我们是在考虑经典精神分析,还是其现代分支,或阿德勒心理治疗,或其他任何方法”。因此,罗杰斯实际上是在做出一个整合性的声明,而不是定义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
因此,解读必要和充分条件的叙述是一种对各种复杂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挑战。“相信你想相信的,只要不与必要和充分条件相冲突,做你想做的,但是,除非这六个条件存在,变化不会发生,如果它们存在,建设性的变化将会发生。”不仅如此,罗杰斯(1957年:101)明确指出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关系——这些条件可以且确实会在许多其他类型的关系中得到满足。这些关系隐含地同样可能成为治疗变革的推动力。此处展现了对心理治疗和精神病学的激进挑战。这个挑战涉及权力以及如何行使权力。
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摒弃了诊断(但不一定“评估”——见威尔金斯2005年a:128-145和第32点)以及对痛苦的医学化。然而,沙恩德斯(2005年:21)提出了一个论点,认为“咨询师已放弃了20世纪50年代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CCT)所占据的激进立场”。正如沙恩德斯(2006年a:33-35)所述和解释的那样,“痛苦并不是一种疾病”。在当代的人本取向传统中,心理障碍有四种立场。这些立场基于(威尔金斯2005年b:43):
- (心理)接触
- 不一致
- 处理风格
- 权力问题。
这些概念挑战了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职业的医学元素,同时也挑战了强大的制药行业。
来访者档案:
姓名: 张伟
年龄: 32岁
主要问题: 面对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
心理状态: 张伟感到焦虑和孤独,时常怀疑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对未来感到不安。他对工作产生了厌倦,常常感到精疲力竭,缺乏动力。
生活事件: 最近,他遭遇了工作上的重大项目失败,导致他受到同事的指责和上司的不满。此外,跟朋友的关系出现了矛盾,使他更加孤独和无助。
咨询目的: 张伟希望在咨询过程中找到应对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的方法,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重建自信。
来访陈述: 张伟表示:“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没意思,工作的压力让我透不过气来,人际关系也变得紧张。我不知该如何改变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