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心理治疗中的不一致性与其必要性
内容: 来访者的不一致性以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不一致性(作为脆弱性或焦虑)的觉察是治疗的必要条件。
罗杰斯(1957)所提出的成功治疗的第二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要求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表现出脆弱性或焦虑”(第96页)。在技术术语中,不一致性是自我感知与有机体实际经验之间的差异。罗杰斯(1959:203)指出,这种差异导致一种紧张和内部混乱的状态,因为在某些方面,行为受实际化倾向的调节,而在其他方面则受自我实现倾向的调节。这导致了“不协调或难以理解的行为”。不一致的个体感到至少有一定程度的困惑,因为他们的感受和行为之间以及他们有意识“想要”的之间存在冲突。
根据Tudor和Merry(2002:72),不一致性可以被视为三种过程要素之一的表现:“一种普遍且广泛的脆弱性、模糊感知的紧张或焦虑,以及对不一致性的敏锐意识”。当个体对其不一致性未加以觉察时,他们实际上是潜在脆弱的,因为新的体验如果显示出自我与有机体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威胁性的,而自我概念无法同化它,导致自我失调。当个体意识到某种未知原因引起的不安或紧张时,他们可能被视为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概念与有机体之间的不一致性正逐渐接近觉察(即潜在感知)。由此而来的焦虑源于对这种差异可能进入意识并迫使自我概念改变的恐惧。这是治疗过程中许多令人恐惧原因之一。对“不一致性的敏锐意识”恰恰就是它所述的那样。无论其确切性质如何,不一致性可以被视为源自对价值条件的获得及缺少无条件积极关注(第12点)。
罗杰斯的第二个条件明确指出,来访者的不一致性是实现建设性人格变化的必要条件,但他也对这一点进行了限定,要求不一致性表现为脆弱性或焦虑。桑德斯(2006b:43)将其解读为“来访者需要帮助,并且意识到这一点”。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可能存在不一致性但不表现出脆弱性或焦虑,或者用桑德斯的说法,是否可能“来访者需要帮助但并不知晓”。如果是这样,第二个条件将无法满足,因此在某些过程中,某些个体可能被视为不适合接受治疗。威尔金斯和博扎斯(2001:ix–x)对此进行了更长的探讨。然而,巴雷特-伦纳德(1998:79)表示,“在自愿接受治疗的人中,某种程度的脆弱性和焦虑似乎是必然存在的,并且也许在大多数人中都是如此”。虽然威尔金斯和博扎斯对此表示同意,但他们(2001:x)也提出“第二条件是否暗示治疗将只有在某种方式和某种层面上,客户角色中的人对不一致性有充分的意识并为此感到困扰,才能持续进行治疗努力?”他们接着说“几乎可以肯定”。在评估的环境中,威尔金斯(2005a:141)将其表述为一个问题:“我的潜在客户是否需要并且能够利用治疗?”罗杰斯(1967:132:155)对治疗过程的七个阶段的考虑对于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有帮助(第17点和第32点)。
来访者档案:
姓名: 李华
性别: 男
年龄: 32
职业: IT工程师
咨询次数: 3
主要问题: 自我满足感低,焦虑
心理状态:
描述: 焦虑与脆弱并存,感到内心冲突,难以自我定位。
生活事件:
描述: 最近工作压力大,感到与同事的关系紧张,个人生活不如意。
咨询目的:
描述: 了解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之间的矛盾,寻求缓解焦虑的方法。
来访陈述:
描述: “我总是感觉到内心有很多矛盾,明明想得到一些东西,却又不知如何去追求,我感到很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