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疗法100例
1. 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概述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是一套思想和态度的系统,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础。尽管有时它被用来稍显模糊地指代一种治疗方式,但以人为中心的方法是一个全面的术语,应用了源自卡尔·罗杰斯及其同事和继任者的...
2. 人本取向心理治疗的挑战与变革
内容: 人本取向治疗从一开始就是对当前医学模式及治疗师作为“专家”这一概念的激进挑战。此治疗方法最初于20世纪40年代由卡尔·罗杰斯及其同事们开发。罗杰斯的初衷是提供一种对当时主流的心理动力学...
3. 以人为本的疗法及其核心原则
内容: 以人为本的方法包含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疗法。基于以人为本原则的治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包括聚焦疗法、经验性心理治疗、过程经验性心理治疗以及创意和表现性形式。即使是直接源于卡尔·罗杰斯的形...
4. 以人与人为本的治疗方法的哲学基础
内容: 以人为本的方法可以被视为根植于一个或多个哲学或认识论范式。如果接受现代西方思想关于人性的本质有三种主导的元范式(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那么可以认为以人为本的方法是从其中每一...
5. 非指导性原则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内容: 非指导性原则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础从许多方面来看,治疗师拥有非指导性的态度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和原始原则;然而,从罗杰斯早期的原则陈述开始,这一观点就或多或少地备受争议,例如在经典的...
6. “权力”与以人为本的治疗实践
内容: 在人际关系的研究中,“权力”和“影响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们的理解与理论和哲学立场以及实践经验有关(Proctor等人2006年关于权力的写作,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资源)...
7. 人本主义框架下技术使用的适应性问题
内容: 使用技术在以人本为中心的框架中的适应性问题尚未解决,并且存在争议。因为这被认为与非指引原则(要点5)相冲突,并涉及治疗师的权力施加(要点6),在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中使用技巧至少是有争议...
8. 人本中心治疗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发展
内容: 人本中心实践,无论现在如何进行,都是建立在基于实证研究和观察的理论之上,正如罗杰斯及其同事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所描述的。人本中心疗法的创始人之一早期的自豪宣称是,其理论坚定地扎...
9. 实现倾向的核心概念及其在以人为本疗法中的作用
内容: 实现倾向是以人为本疗法方法论的核心概念。在以人为本疗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认为客户内在的倾向构成了唯一的成长代理,即“建设性的个性改变”(罗杰斯 1957: 96),实现潜能等等。这个代理...
10. 罗杰斯的以人为本的人格理论解析
内容: 罗杰斯(1951)和经典论文罗杰斯(1959)中详细阐述的“十九个命题”提供了一个与以人为本的变化概念相一致的人格理论的优雅表述。在罗杰斯(1951: 483–522)中,提出了十九个...
11. 人本中心理论中的自我概念与整体心理学
内容: 尽管人本中心理论是一种有机体理论,而非自我理论,但“自我”这一概念仍然重要。尽管人本中心理论集中于“有机体”的概念,即一个整体的人,包括生化、 生理、感知、情感、行为和关系系统等多个子...
12. 心理与情感困扰的根源
内容: 心理与情感困扰的根源在于条件价值的获得。个体对正面评价有需求(第19点),尤其是来自“重要他人”的正面评价,即来自父母和其他主要照顾者等身边重要人物的认可。随着自我的发展,个体对自我正...
13. 治疗变化的六个必要与充分条件
内容: 六个必要且充分条件的提案是一个综合性的声明,描述了任何成功治疗关系的要素。关于以人为本的治疗实践只涉及三个“核心条件”的观点是错误的。关于以人为本理论的一个最广泛的误解是,认为只有三个...
14. 治疗师条件的复杂性与相互作用
内容: 因为六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没有明确或隐含的排序,并且它们只能结合使用,因此偏向其中一个条件可能是一个错误。如第13点所述,必要和充分条件的假设依赖于它们的全部存在。即便如此,读到“符合性...
15. 心理接触:个体中心治疗的基础
内容: 对于个体中心治疗而言,(心理)接触的需求常常被忽视。接触意味着建立关系。正如桑德斯(2006b: 33)所述,罗杰斯所提出的必要条件之一,即“接触”(罗杰斯1959: 213)或“心理...
16. 心理治疗中的不一致性与其必要性
内容: 来访者的不一致性以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一不一致性(作为脆弱性或焦虑)的觉察是治疗的必要条件。罗杰斯(1957)所提出的成功治疗的第二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要求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的状态,表...
17. 罗杰斯七个过程阶段模型及其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内容: 罗杰斯的七个过程阶段提供了一个治疗变化的模型,并为治疗师在接触中的指导提供了方向。根据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一个人的过程是他们体验和接触世界的方式,是他们对所有刺激和信息的理解方式。过程既...
18. 心理治疗中一致性的意义
内容: 为了使治疗有效,治疗师必须在关系中保持一致。这是一种“存在”的要求,而不一定是“行动”。关于罗杰斯所提出的治疗师在关系中保持一致这一必要且充足条件的第三点,存在很多误解。这似乎是因为人...
19.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挑战与转变
内容: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以人为本治疗的关键所在,但这对治疗师提出了真正的挑战。然而,如果没有这种接纳的品质,治疗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失败。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UPR)是建设性变化的必...
20. 理想的人本中心治疗师的同理心
内容: “理想的人本中心治疗师首先具备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复杂、要求高、强烈而微妙且温柔的存在方式。” 上述标题源自罗杰斯(1975: 4–6)对同理心观点的更新,反映了人本中心广泛的信...
21. 心理咨询中无条件积极关注与共情理解的有效性
内容: 没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的有效性取决于顾客对这些的感知。伴随着第一条件中规定的“接触”(可能比它更重要),第六条件的要素,顾客对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的沟通和/或感知相对...
22. 人本中心理论中的潜意识与移情
内容: 在人本中心理论中,没有接受潜意识作为被压抑功能和原始驱动或欲望的储藏室,因此“移情”几乎不具相关性。尽管人本中心理论并不否认人类思维的“潜意识”能力,但传统上,它的存在与否被视为对治疗...
23.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发展与反思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并不是基于一个僵化的二十世纪中叶理论,而是生机勃勃、动态活跃,并正在积极研究和发展。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在1950年代罗杰斯及其同事的著作中,关于经典顾客中心疗法实践所...
24. 儿童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心理治疗
内容: 从一开始,对儿童发展及儿童和青年心理治疗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本的方法中的基本要素。理论和实践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们常常认为以人为本的理论在儿童发展方面没有立场。这是一个错误。常被遗忘的...
25. 存在感的转变品质
内容: 在一些人的观点中,当必要和充分条件的整合发生时,会导致另一种被称为“存在感”的“转变”特质。多年来,一些以人为本的作家表明,在治疗会议中,有时会出现一种巅峰体验,改变客户和治疗师的状态...
26. 重新审视自我:关系与个体在心理学中的交织
内容: 对于一些人来说,在经典的人本中心理论中,“个体/自我”的概念被过度强调、并不完整或受文化限制。尽管在许多方面它被定义为流动和变化的,并且有机体的概念更为重要(第11点),即使在以人为本...
27. 多重自我的心理探索
内容: 一个人可能构成多个“自我”,而不是一个统一的自我。最近,一些以人本为中心的学者(例如 Keil 1996; Cooper 1999; Mearns 和 Thorne 2000: 174...
28. 同理心:有效疗法的核心
内容: 同理心被视为多面而复杂,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具有同理心的理解是有效疗法所必需的。几乎从以人本为中心的治疗开始,就有努力去解构和理解同理心过程的尝试。最近,这些尝试包括Shlien(199...
29. 沟通与一致性: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
内容: 尽管基本假设并未要求如此,但近年来客户对治疗师一致性的沟通和/或感知受到了关注。Wyatt (2001a) 编辑了一本关于一致性的写作与研究的专著,在她的引言中(第七页)报告说,自20...
30. 对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再思考与重评
内容: 尽管仍然处于研究不足的状态,无条件积极关注已经被重新考虑和重新评估。在Wilkins(2003: 75)中,我报告了关于无条件积极关注(UPR)的本质和功能的相对缺乏研究。Watson...
31. 以人为本治疗的哲学和伦理传统
内容: 以人为本治疗根植于一种哲学和伦理传统:彼得·施密德的工作。彼得·施密德被描述为“以人为本方法的哲学家”。虽然他并不是唯一试图理解以人为本治疗背后的哲学传统及其对实践影响的人,但他的研究...
32. 以人为本的评估与心理诊断的伦理
内容: 尽管在以人为本的实践中诊断没有存在的空间,但评估可能是一种伦理义务。“评估”在以人为本的治疗背景中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评估与诊断等同或混同,而后者被认为是不当借...
33. 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病理学理解
内容: 以人为本的理论包括理解心理病理学的方法。这些方法不同于主流的“医学模型”。在西方,处理经历心理和/或情感困扰的人的治疗大多被遵循医学模型的从业者主导,无论他们是否受过医学训练。也就是说...
34. 前期治疗和接触工作的心理学探讨
内容: 前期治疗和接触工作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以人为中心的方式,用于处理“接触障碍”和极端的心理与情感困扰。 关于心理接触、心理困扰和以人为中心的治疗,Garry Prouty的工作具有重要地位(...
35. 客户不一致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内容: 客户的不一致性可以理解为由多种方式引起的,是心理和情感痛苦的源泉。理解心理病理学的重要以人为中心的方法依赖于必要和充分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即不一致性是心理/情感痛苦的核心。在他对不一...
36. 处理风格对心理与情感痛苦的影响
内容: 情感和心理痛苦可以通过处理风格来理解。也就是说,对于一些个体以及多种原因而言,处理的形式可能并不是理想中流畅的状态,而是对客户、治疗师或两者而言都“困难”的。例如,华纳(2001: 1...
37. 心理困扰的社会与环境根源
内容: 精神和情绪困扰的原因与环境、社会,以及权力和无力感有关。将精神困扰医化是一种错误。 在以人为中心的思考者中,越来越普遍的观点认为,情感和心理困扰的原因不是内在的、人际关系的反应,也不是...
38. 关系深度:超越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
内容: 对于某些人,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延伸到了“关系深度”的概念。“关系深度”是梅恩斯(Mearns)于1996年创造的术语,并在梅恩斯和库珀(Cooper)2005年的作品中进行了详细讨论。...
39.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的批评及其应对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与实践受到大量批评。这些批评往往源于误解。对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批评通常基于对理论及其实施方式的无知。例如,人们似乎相信“以人为中心”仅仅意味着对他人“好”,倾听同情...
40. 人本主义理论与理想人类发展的误解
内容: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类发展没有一个理想的终点,这对治疗有重要意义。人本主义疗法常常受到批评,因为它隐含地把人类视为某种程度上“善良”的存在,认为在适当条件下,他们会积极发展,达到某种理想...
41. 关于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与心理病理学的辩护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中提出的人模型不足以解释心理病理学,并且导致对评估的不专业忽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受到批评,认为缺乏人格理论,尤其是儿童发展的理论,因此对心理和情感痛苦...
42. 关于以人为本理论的误解和真相
内容: 关于以人为本理论所持有人性根本“善良”的看法是不真实的,这种观点导致了对破坏性驱动的天真忽视,并在治疗过程中回避挑战与对抗。 有一种广泛的看法认为,以人为本理论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善良的...
43. 心理治疗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探讨
内容: 罗杰斯(1957/1959)提出的必要与充分条件的声明遭到了挑战。虽然许多人接受这些条件的必要性,但对其充分性表示怀疑。尽管以个体为中心的理论从未主张所谓的“核心条件”——同理心、无条...
44. 人本治疗中的文化意识
内容: 人本治疗被视为源自特定文化环境,并且与之相绑定,这限制了其相关性和适用性。人类每个人都是多种文化影响的产物。我们是谁,我们在世界上的表现源于我们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我们的种族、信仰、性别...
45. 以人为本疗法与移情的探索
内容: 在忽视“移情”的情况下,以人为本的治疗被视为天真且严重缺乏深度。以人为本的理论被认为在“移情”现象和其他“无意识”过程方面存在不足(要点22)。这种观点的特点是,假设以人为本的从业人员...
46. 非指向态度与以人为本疗法中的权力动态
内容: 非指向态度是一种虚构和对权力的不负责任的否认非指向性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疗法的基石(要点5)。然而,这有时被批评为否认治疗关系中治疗师不可避免的更大权力和/或实用的不可能性。首先,有人认为...
47. 重新理解疗愈关系中的权力动态
内容: 在以人为本疗法中,治疗师对疗愈关系中权力的关注被误解和误导。正如第5、6和37点所指出的,权力问题在以人为本的治疗实践中一直被视为重要。该方法的核心在于治疗师避免对客户的指导和控制。然...
48. 人本中心疗法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内容: 人本中心疗法是对有些担忧者的一种缓解措施,但缺乏处理“病人”的深度与严格性。 人本中心疗法的一个流行观点是它是温和而无害的,适合那些需要的不多的倾诉对象,但实际上,它是无害而薄弱的,对...
49. 以人为中心的咨询实践的深度探讨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实践仅仅包括“反映”,这是一种效果有限的技术。至少在表面上,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实践看起来仅仅是抄袭客户的话。有时这种行为被称为“反映”。然而,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幸...
50. 人本治疗中的边界问题
内容: 因为对“非指导性”的痴迷,人本治疗的实践导致了有害的松散边界。人本治疗师因对人本理论中固有的边界的假定漠视而被指责为职业和伦理的松懈。在很大程度上,这源于对谁是真正的人本主义者的误解,...
51. 以人为本的心理咨询实践的基础
内容: 负责的以人为本的实践需要一个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态度与个人品质。开始并持续进行以人为本的实践不仅仅是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其他方法共同,开始治疗之前有许多事情需要考虑和处理。当然...
52. 以人为本的实践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内容: 以人为本的实践发生在许多领域,“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两个词语对应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可以互换使用的。以人为本的原则已被应用于许多人类努力的领域。毕竟,它涉及到一种在关系中存在的方...
53. 以人为本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内容: 以人为本的实践第一步是对以人为本理论的全面理解。关于以人为本实践的一个伟大而潜在危险的神话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理论的”,因此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凭借很少的知识来进行实践。这种信念认为...
54. 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从业者与客户而非患者合作虽然对于许多治疗方法来说,这似乎微不足道且司空见惯,但以人为中心的从业者将他们所合作的人称为客户而非患者这一事实是重要的。“客户”这一术语最初由罗杰...
55. 以人为本的治疗关系:治愈的基石
内容: 以人为本的实践目标是提供一种治愈关系。这包括几个要素,其中包括六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 以某种方式,毫无疑问,以人为本的治疗是一种帮助关系,其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治愈和成长的机会——这是咨询...
56.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内容: 因为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依赖于治疗师的状态而不是治疗师所知道的知识,所以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有专业义务关注自己的成长与发展。彻底掌握理论对于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实践的成功已经被指明,但这仅仅是不...
57. 人本主义疗法中的初始接触
内容: 在人本主义疗法中,开始与新客户的合作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过程。尽管在一些人看来,人本主义治疗师在实践中的态度被视为“随意”甚至漫不经心,特别是在合同和边界方面,实际上,与新客户开始治疗确...
58. 以人为本疗法中的合同和结构
内容: 正如Tolan(2003: 129)所指出的,所有关系都有规则,当然这也包括以人为本疗法中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这些规则涉及时间、空间和允许行为的界限(包括双方及其之间的行为)、保...
59. 以人为本实践中的评估
内容: 以人为本的实践中的评估在契约过程的同时,以人为本的治疗关系的初始阶段将涉及某种评估过程。关于以人为本的治疗中评估和诊断的理论论点已在之前阐述(要点32)。虽然诊断被视为不必要、不利的,...
60. 建立信任
内容: 以人为本的治疗建立在信任之上。首先,有对人的基本信任,认为其具有价值,并受到实现潜能的倾向的驱动。换句话说,客户应该被信任——在适当的环境中,他们会在需要时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以人为本...
61. 非指导性实践
内容: 非指导性在实践中尽管前一节讨论的很多内容以及后续部分的许多内容,或多或少都涉及在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实践中实施非指导性态度,但这一基本原则值得特别提及。关于非指导性态度的理论立场将在第五点...
62.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内容: 来访者是自我认知的权威,并且在自己的成长和疗愈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研究证据表明,在治疗变化的过程中,许多发生的事情都是由于来访者的贡献(参见,例如,Bohart 2004; Boha...
63. 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体验
内容: 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师的工作是跟随客户的引导,放下理论理解和其他任何“专家”知识。虽然这一点源自非指导性态度的整体概念,但值得强调的是,不论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师带来多少经验和知识,他们的...
64. 成功治疗的必要与充分条件
内容: 成功治疗所需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就是如此。显然,至少从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来看,个人中心治疗师所需做的就是确保与客户的联系,并在联系建立后,以一种方式保持三个治疗师条件,使客户能够感知...
65. 心理接触的重要性
内容: 在实践中,必要且充分的条件首先是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存在(心理)接触。这被定义为彼此至少在经验领域内产生一定的印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几乎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几乎总是知道自己处于他人...
66. 治疗师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可用性分析
内容: 治疗师的联系可用性人性中有一个事实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某些时候,有限于我们接触的可用性和愿意接受他人。有时这是因为我们自身有负担,回应他人的需求似乎会增加这些负担,因此在表面上,看起...
67. 客户的接触可用性分析
内容: 根据定义,接受以人为本疗法的客户往往是不一致的,往往脆弱或焦虑。这可能会严重限制他们持续接触的能力——当然,深入接触也受到限制(但请注意,基本假设并不要求‘深入’接触,对于接触的质量存...
68. 联系“不可接触”的来访者 – 联系障碍与前治疗或联系工作
内容: 尽管存在急性原因限制联系的能力,但这些可以通过“正常”的以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处理(要点64)。然而,有些客户由于长期的接触不可用性而面临这样的状况。这样的客户可能包括有严重学习困难、严...
69. 处理客户不一致性
内容: 处理客户不一致性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客户的这种状态正是他们应有的状态。换句话说,正是他们的不一致感(表现为脆弱和/或焦虑)让客户来到治疗中,正如桑德斯(2006b: 43)所言,“客户需...
70. 作为治疗师在关系中的一致性与整合性
内容: 在关系中的一致性或整合性作为治疗师第三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要求扮演治疗师角色的人在关系中保持一致性或整合性。首先需要理解的是,这并不是要求成为某种永远完美的存在。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师并不...
71. 发展与增强治疗师的一致性
内容: 在很多方面,由于它关乎存在而非行为,因此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技能”元素极少或根本不存在,发展一致性对早期职业生涯的治疗师尤其显得困难。实际上,熟悉内心体验的流动,以及这种体验如何与外在表...
72. 一致性反应的重要性
内容: 对于一些认同于传统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方法的治疗师来说,治疗师从自身框架进行反应应该是罕见的,如果发生也应是极少。因为除了共情的“检查感知”反应之外,任何其他反应都有可能使客户偏离他们自...
73. 心理学家的自我实现与多面性
内容: 成为自己,心理成熟并根据个人风格实践:治疗师一致性的多面性Wyatt (2001b: 79–95) 认为一致性是复杂的,并将治疗师的一致性描述为“多面的”。在她看来(第84–85页),...
74. 人本治疗中的治疗师自我表达与自我披露
内容: 在人本治疗关系中,治疗师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表达和披露自己这一问题是有争议的。然而,普遍认同,自我表达、自我披露和“愿意被了解”与一致性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在“保持一致”的(误解的...
75. 自我无条件积极自我评价的发展
内容: 提供他人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能力直接取决于我们接受自己的能力。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接纳他人的人并开始接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培训,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却是最难培养的治疗态度。它不能被有...
76. 发展无条件积极关注
内容: 在前一点中,无条件对他人的积极关注与无条件自我关注之间的深厚联系被解释和审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两者的发展分开是人为的;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然而,鉴于后者的工作仍在继续,有一些措施可以...
77. 无条件正向关注的实践:关注整体来访者
内容: 对他人的无条件正向关注涉及到识别和关注整个人,倾听所说的一切——甚至识别未说出的话。这必须在没有判断的情况下进行,即使这种判断可能是“正面的”或与来访者自己估计或表达的态度一致。无条件...
78.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挑战与实践
内容: 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实践:避免积极强化和偏见有时候,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一个困难之处在于避免积极强化客户看似有益和促进成长的方面和态度。虽然重视和尊重客户是重要的,但这与赞扬客户或确认客户的想...
79. 无条件积极关怀的实践:避免拯救“无助者”
内容: 在以人为本的治疗中,治疗师常常会听到客户对自己表达的态度,治疗师不认为这些态度是真实的。例如,客户可能会说他们是如此无价值,以至于死去会更好,而治疗师明显看到他们拥有光明而快乐的未来的...
80. 接纳来访者的全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自我构型
内容: 接纳来访者的全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自我构型积极强化的危险性在来访者明显存在“自我构型”时可能更为明显(第27点)。我们常常会有倾向去响应一个或多个构型,而忽视其他构型,尤其是当某些构...
81. 培养你的同理心
内容: 同理心是人类自然的、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感知他人主观体验的方式——通常指的是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但至少可以说,它适用于他们当前存在的所有其他方面,包括他们的思想和内在感受。换句话说,另一...
82. 理解同理心的沟通
内容: 同理心的理解涉及与客户的意义和体验建立联系,并进行交流。它远远不只是简单地重复客户的话,甚至不仅仅是“情感反映”(尽管有时候这是一种不错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同理心的方式。通...
83. 促进来访者感知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策略
内容: 促进来访者对治疗师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感知初看之下,治疗师尝试传达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理解与来访者的感知之间并没有太大区别。然而,1959年版本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关注的是来访者的感知...
84. 心理治疗中的存在感与人际深入性
内容: 治疗师提供的条件总体上:为“存在感”和/或“关系深度”做准备和促进。 尽管普遍认为“存在感”无法按需产生,而是仅在特定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发生,矛盾的是,一些从业者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
85.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与“一刀切”的方法
内容: 在至少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师中,长期以来对不同客户群体的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方式的描述存在传统的抵制。这是因为,理想情况下,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师应该对任何客户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回应,无论是...
86. 人本中心理论与失落与哀悼
内容: 许多当前关于失落与哀悼的方法可以被描述为“阶段”或“阶段理论”。也就是说,它们将哀悼的体验描述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麻木、否认、渴望、愤怒、抑郁和接受等感受。此外,它们还表明,哀悼和悲伤...
87. 以人为中心的悲痛干预方法
内容: 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对于经历失落或丧失的客户Haugh(待发表)在其关于失去亲人的实践写作中指出,从以人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悲伤的目的在于使失去亲人的人能够以对他们来说合适的方式将自己的损失...
88. 孩童时期虐待的个体中心理论与来访者反应
内容: 尽管个体中心疗法的治疗师(与其他类型的治疗师类似)经常遇到在童年时期遭受虐待的来访者,但经典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文献中很少涉及儿童虐待。这主要是因为,个体中心疗法本质上是一种与来访者相处的...
89. 以客户为中心的实践对遭受童年虐待的客户有效
内容: 首先,对于所有客户来说,与遭受童年虐待的人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疗时,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关系的中心是客户,而不是虐待。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尽管在遭受童年虐待的人的故事中可能会有一些共...
90. 创伤后应激与危机事件的个人中心理论理解
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概念——一个有组织的自我知觉配置,被纳入我们的意识。简单来说,这就是我们认为自己是谁,并包括我们将在可预测情境中反应的预期。它还包括对个人所处环境的理解(即“世界...
91. 以人为本的疗法在创伤事件中的应用
内容: 可以为经历过重大事件或其他创伤事件的人提供以人为本的疗法。关于与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合作的经验,特纳(即将出版)指出,虽然一些以人为本的治疗师认为应对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所需的只是遵循必要...
92. 以人本中心理论理解"抑郁过程"
内容: 在人本中心理论中,“抑郁过程”被优先于抑郁的概念。人本中心文献中对抑郁的提及很少,然而大多数人本中心的从业者会遇到自我描述为“抑郁”或被推荐给他们的客户。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93. 与抑郁状态的客户工作的方法
内容: 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与抑郁过程的工作方式周游(在印刷中)指出,与处于绝望中的客户保持联系可能非常困难,而治疗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的广泛个人成长工作,特别是面对并解决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往往会有...
94. 理解焦虑与恐慌:以人为中心的视角
内容: 在以人为中心的视角下,焦虑主要被视为不一致的产物。当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受到威胁时,焦虑便会存在。换句话说,根据布莱恩特-杰弗利斯(即将发布)的说法,当经历被否认或在意识中被扭曲,从而为维...
95. 以人为本的方式处理焦虑与恐慌
点击进入模拟咨询来访者档案: 来访者姓名: 张伟 年龄: 28 主要症状: 焦虑和恐慌发作 心理状态: 当前心理状态: 焦虑 情绪波动: 高,伴随恐慌发作 生活事件...
96. 人本中心理解不同现实的体验
内容: Rundle(即将出版)指出,人本中心理论明确表明,对经验进行理解的需求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类会尽一切可能来处理它。此外,自我被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非一个固定的实体。因此,所有...
97. 理解不同现实体验者的心理治疗方法
内容: 在与体验现实不同的人工作时,有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方法。朗德尔在谈到她与这些人工作的经验时,写道,与那些因精神和情感困扰而使他们的现实体验与我们大多数人不同的客户工作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回...
98. 人本中心理解药物和酒精过度使用
内容: 对于药物和/或酒精过度使用的理解是以人为中心的。考虑到她与药物或酒精使用者的实践基础理论,卡梅伦(即将出版)指出,人本中心理论并不承认自我毁灭的驱动力,但过度使用成瘾物质的后果可能导致...
99. 合作心理治疗:与滥用情绪改变物质的个体工作
内容: 卡梅伦(即将出版)在其实践中指出,处于问题药物使用状态的客户,与其他类型的客户一样,建设性的变化始于客户感知顾问真诚的共情和无条件的接纳。然而,存在着一个始终存在的危险,即随着客户对潜...
100.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有效性探讨
内容: “事实是友好的”:研究证据表明,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有效,并且至少与其他疗法同样有效。关于以人为中心的疗法的有效性和效率有研究证据。尽管这些证据从这种方法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但最相关和有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