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玛丽·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理论与依恋类型

讲解玛丽·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理论是如何描述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结合她的书《母爱与依恋》,请给出具体的示例

玛丽·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是依恋理论的重要贡献者,她在约翰·鲍尔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验证了依恋理论。她的研究尤其以“陌生情境实验”(Strange Situation Procedure)而著称,通过这个实验,她识别出了三种主要的儿童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焦虑-回避型依恋(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在她的书《母爱与依恋》(Infancy in Uganda: Infant Care and the Growth of Love)中,她对这些依恋类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艾恩斯沃斯的三种主要依恋类型

  1. 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 描述: 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照料者离开时表现出适度的困扰,但在照料者回来时能够迅速安抚,并重新恢复安全感。这些儿童信任他们的主要照料者(通常是母亲),并相信他们在需要时会得到支持和安慰。
    • 形成原因: 这种依恋类型通常由主要照料者对儿童的需求做出一致、敏感和适当的反应所促成。照料者能够感知儿童的情绪和需求,并迅速给予回应,使儿童建立起信任感和安全感。
    • 示例: 一个名叫杰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房间时会哭泣,但当母亲回来时,他迅速平静下来,并会依偎在母亲怀里,表现出对母亲的信任和依恋。在陌生的环境中,杰克会用母亲作为“安全基地”进行探索,并在需要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2. 焦虑-回避型依恋(Anxious-Avoidant Attachment)

    • 描述: 焦虑-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在照料者离开时表现出冷漠或少有反应,照料者回来时也不主动接近或表现出热情。他们可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脱离”的状态,表面上似乎不在意照料者的存在。
    • 形成原因: 这种依恋类型通常出现在主要照料者经常忽视或拒绝儿童的需求时。儿童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和依恋行为,因为他们发现这些行为无法带来预期的照顾和安慰。
    • 示例: 一个名叫莉莎的孩子,当母亲离开房间时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情绪反应,当母亲回来时,她也没有表现出兴奋或热情。莉莎在母亲的存在下继续独自玩耍,显得情感冷漠。由于她的母亲经常忽视她的情感需求,莉莎已经学会了不依赖母亲提供情感支持。
  3. 焦虑-矛盾型依恋(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 描述: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在照料者离开时表现出极度的困扰,在照料者回来时,他们会一方面渴望接近,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抗拒和愤怒的情绪。他们对照料者的回应充满矛盾和不确定性。
    • 形成原因: 这种依恋类型通常由照料者对儿童的反应不一致所促成。有时照料者给予回应,有时却忽视或拒绝,这使得儿童感到困惑、不安,并发展出焦虑和矛盾的依恋行为。
    • 示例: 一个名叫汤姆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房间时会变得非常焦虑和哭闹,母亲回来时,他一边紧紧抱住母亲,一边又表现出拍打或推开母亲的行为。他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和安慰,但也因母亲过去的不一致反应而感到不信任和愤怒。

《母爱与依恋》中的研究与发现

在她的书《母爱与依恋》(Infancy in Uganda: Infant Care and the Growth of Love)中,艾恩斯沃斯通过对乌干达婴儿和母亲的观察,发现了母亲与婴儿互动方式与婴儿依恋风格之间的关系。她的研究表明,母亲对婴儿信号的敏感性和响应性是预测婴儿依恋类型的关键因素。她的研究强调了照料者的态度、行为和情感反应如何直接影响婴儿的依恋风格。

具体示例与应用

  1. 安全型依恋的形成: 比如,小明的母亲总是能够迅速察觉到他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回应。当小明饿了或者感到不安时,母亲会及时抱起他,安慰他,并为他提供食物。这种持续的、稳定的响应行为帮助小明发展了安全型依恋,他学会了相信母亲会在需要时给予帮助。

  2. 焦虑-回避型依恋的形成: 小丽的母亲在她哭泣或寻求安慰时经常表现得不耐烦,甚至斥责她不该依赖。经过多次这样的经历后,小丽学会了抑制自己的情感需求,因为她已经意识到这些需求不会得到满足,最终发展出了焦虑-回避型依恋。

  3. 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形成: 小刚的母亲在情绪稳定时会给予他充足的关爱和注意,但在情绪不佳或压力大时则会冷落或忽视他。这种不一致的回应模式使小刚感到困惑和不安,导致他在与母亲的互动中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行为。

总结

玛丽·艾恩斯沃斯的理论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原因。通过她的“陌生情境实验”和对母婴互动的详细观察,她为依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并解释了如何通过早期母婴互动影响婴儿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