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类型的分类标准
不同学者在研究依恋类型时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标准,这些标准反映了他们对依恋关系如何形成、发展和表现的理解。以下是各学者对依恋类型的分类标准及其依据:
1.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
- 分类标准:依恋行为的生物学功能
- 依据:鲍尔比提出,依恋行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机制,其目的是确保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婴儿的生存率。因此,他认为依恋行为具有生物学基础,并且依恋系统的激活是为了在面对威胁时寻求安全和保护。
- 依恋类型:他没有明确划分具体的依恋类型,而是建立了依恋的理论框架,解释了依恋行为的功能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 玛丽·艾恩斯沃斯(Mary Ainsworth)
- 分类标准:婴儿在“陌生情境实验”中的行为反应
- 依据:艾恩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实验”观察婴儿在母亲离开和回到房间时的反应,将依恋类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 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婴儿对母亲表现出信任和依赖,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焦虑,但母亲回来后能够迅速恢复平静并重新开始探索环境。
- 回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婴儿在母亲离开和返回时表现出冷漠和回避,对母亲的离开和回归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 矛盾型/抗拒型(Ambivalent/Resistant Attachment):婴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高度焦虑,母亲回来后难以安抚,表现出矛盾的行为(如一方面寻求安慰,一方面拒绝母亲的接触)。
- 实验方法:通过系统观察和评估儿童在陌生环境中的行为反应,特别是与母亲分离和重聚时的行为,来评估依恋类型。
3. 玛丽·梅恩(Mary Main)
- 分类标准:儿童和成人在依恋情境中的反应模式和叙述风格
- 依据:
- 儿童依恋:基于艾恩斯沃斯的研究,梅恩提出了第四种依恋类型:混乱型/无组织型依恋(Disorganized Attachment),这类儿童在面对分离和重聚时表现出不一致、混乱或矛盾的行为反应。
- 成人依恋:开发了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 AAI),通过评估个体在描述其早期依恋经历时的叙述风格和一致性,来确定其依恋类型。成人依恋被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Autonomous/Secure)、拒绝型(Dismissing)、迷恋型(Preoccupied)和无组织型(Unresolved/Disorganized)。
- 实验方法:通过结构化访谈和行为观察来评估依恋类型。
4. 菲利普·沙弗尔(Phillip Shaver)和辛迪·哈泽(Cindy Hazan)
- 分类标准: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行为和情感模式
- 依据:他们基于成人恋爱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提出了三种成人依恋风格:
- 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对亲密关系感到舒适,并且能够信任伴侣。
- 焦虑型(Anxious Attachment):渴望亲密和关注,担心被抛弃或忽视。
- 回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倾向于保持情感距离,不愿过度依赖或亲近他人。
- 实验方法:采用问卷和自我报告的方法来评估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风格。
5. 皮特·丰吉(Peter Fonagy)和玛丽安·塔吉(Mary Target)
- 分类标准:依恋关系中的心理化能力(Mentalization)水平
- 依据:他们的分类基于个体在依恋关系中对他人和自我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反应能力。研究重点是评估个体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信息,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实现心理化过程。
- 实验方法:通过访谈和临床评估来测量个体的心理化能力及其对依恋模式的影响。
6. 克里斯·弗莱利(Chris Fraley)
- 分类标准:成人依恋风格的维度化模型
- 依据:弗莱利通过大规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了依恋风格的二维模型,即焦虑维度(Attachment Anxiety)和回避维度(Attachment Avoidance)。这种模型认为个体的依恋风格可以位于这两个维度的不同位置,从而形成四种主要的依恋类型:
- 安全型(Secure Attachment):低焦虑和低回避。
- 焦虑型(Anxious Attachment):高焦虑和低回避。
- 回避型(Avoidant Attachment):低焦虑和高回避。
- 混合型(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高焦虑和高回避。
- 实验方法:使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模型来分析成人依恋风格的分布及其变化。
7. 苏珊·约翰逊(Susan Johnson)
- 分类标准:伴侣之间的情绪连接和情感依赖
- 依据:基于情绪聚焦治疗(EFT)的理论,约翰逊强调在亲密关系中,依恋类型可以通过伴侣间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来识别和改变。她的分类依赖于个体在情感冲突中的反应方式,以及伴侣对情绪支持和依赖的需求。
- 实验方法:通过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互动来分析伴侣的依恋模式。
8. 丹·西格尔(Daniel Siegel)
- 分类标准:依恋关系中大脑发育和神经可塑性
- 依据:西格尔通过将依恋理论与神经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强调依恋风格不仅仅是行为或心理现象,还包括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他认为依恋风格是通过大脑连接模式来表现的,尤其是在情绪调节和社会认知方面。
- 实验方法:结合神经成像技术和依恋访谈,研究依恋风格与大脑发育之间的关系。
总结
不同学者根据其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对依恋类型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侧重。总体来说,这些分类标准通常基于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反应、情感体验、自我叙述风格、心理化能力以及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神经科学研究等方面。这些标准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依恋风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