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六经方剂与方证

六经基础方证22首

阳证 阴证
太阳病: 麻黄汤、桂枝汤 少阴病: 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半表半里 少阳病: 小柴胡汤、四逆散 厥阴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
阳明病: 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栀子豉汤、茵陈蒿汤 太阴病: 四逆汤、四君子汤、四物汤、甘草干姜汤、理中汤、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

合病及其他常见方证18首

方剂
太阳阳明合病 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
太阳太阴合病 小青龙汤
太阳少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少阳阳明合病 大柴胡汤
妇科常用 温经汤、当归芍药散
瘀血类 桂枝茯苓丸、抵挡汤丸、桃核承气汤
痰饮水湿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茯苓饮、半夏厚朴汤、三仁汤

经方常用药物40味

辨证 治法 常用药物
病位 表证 汗法 麻黄、桂枝、葛根、生姜、葱白
里证 吐、下 瓜蒂、大黄、枳实、厚朴、芒硝、麻子仁
半表半里 和法 柴胡
病性 寒证 温阳 附子、干姜、桂枝、吴茱萸
热证 清热 石膏、栀子、大黄、芩连柏(黄芩黄连黄柏)
虚证 补法 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芍药、阿胶、甘草、大枣
实证 消法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痰饮水湿 温药和之 半夏、生姜、陈皮、白术、茯苓、泽泻、猪苓、杏仁、滑石、茵陈
瘀血 祛瘀 桃仁、丹皮

序号 方剂类别 方剂名称
1 麻黄类方 麻黄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2 桂枝解表类方 桂枝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3 葛根类方 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芩连汤
4 石膏类方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5 栀子类方 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厚朴汤、栀子柏皮汤等
6 茵陈蒿类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阿胶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乌梅丸
7 大黄类方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麻子仁丸、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抵挡丸、大黄附子汤
8 附子类方 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芍药甘草附子汤
9 桂枝温阳类方 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
10 干姜类方 甘草干姜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
11 吴茱萸类方 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汤
12 柴胡类方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四逆散、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
13 半夏泻心汤类方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4 外邪里饮类方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六气 手经 足经 五行 气纯 气杂
开·太阳寒水 小肠 膀胱 膀胱 膀胱 肾水火
阙·阳明燥金 大肠 大肠 大肠 肺金
桓·少阳相火 三焦 心包 三焦 相火 三焦 心包相火木
开·太阴湿土 胃土金
桓·少阴君火 小肠 小肠火水
阙·厥阴风木 心包 胆木相火

六经病欲解时【6-9, 9-16, 10-11, 10-27, 11-11, 11-49】

21-23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太阴二阴·子 少阴二阴·丑 厥阴一阴·寅 少阳一阳·卯 太阳三阳·午 阳明二阳·酉

方位 五行 五气 五色 季节 脏(里) 腑(表) 五充 五华 开窍 五志 藏神 脉象 五味 五臭 五液
小肠 夏洪
春弦
湿 长夏 四季和
西 大肠 秋毛
膀胱 冬石
  1. 太阴阳明(金·土)组(开阖开阖):

    • 手太阴肺(金木) → 手阳明大肠(金金) → 足阳明胃(土金) → 足太阴脾(土土)
  2. 少阴太阳(火·水)组(枢开开枢):

    • 手少阴心(火火) → 手太阳小肠(火水) → 足太阳膀胱(水水) → 足少阴肾(水火)
  3. 厥阴少阳(相火·木)组(阖枢阖枢):

    • 手厥阴心包(相火木) → 手少阳三焦(相火相火) → 足少阳胆(木相火) → 足厥阴肝(木木)

正经十二脉循行时:

  • 循行:寅(am35)手太阴肺经 → 卯(am57)手阳明大肠经 → 辰(am79)足阳明胃经 → 巳(am911)足太阴脾经 → 午(am11pm1)手少阴心经 → 未(pm13)手太阳小肠经 → 申(pm35)足太阳膀胱经 → 酉(pm57)足少阴肾经 → 戌(pm79)手厥阴心包经 → 亥(pm911)手少阳三焦经 → 子(pm11am1)足少阴胆经 → 丑(am13)足厥阴肝经
附表:六经感冒常用方剂辨列表格 必见之证 或见之证 身体感-1 身体感-2
桂枝汤 浮缓 浮紧 恶风 怕冷 微恶寒 身重作有痛时/神智清楚 有汗;大汗加附子
麻黄汤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大青龙汤A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大青龙汤B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小青龙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杏苏甘石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葛根汤A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真武汤A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真武汤B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白虎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承气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四逆汤A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白通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五苓散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猪苓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方剂 身体感-主证 燥烧
小柴胡汤 弦为主 A往来寒热 / B想吃口咽,身体有压痛或淋巴结肿大中耳炎 / G病好后又烧起来 / H女生月经期感冒,爱睡,但一睡著就一身汗 同上A至D而⑩更想吐或大叫⑪大便不通⑫心烦 有汗
大柴胡汤 弦而有力 A平常就很累了的人,一感冒先喉咙流清涕,但很爱喝水。/D感冒就背发冷 C爱睡得不得了。/D感冒就背发冷。/E一面喝冷水、吐、下利 / D而胸满 / E一面喝冷水、吐、下利 无汗
当归四逆汤 浮细 A一动就身体扯痛。/B手指冰冷。/C脚腹阴痛 A一吃就想吐(胃冷)/B胃胀微而软,便秘而腹下痛 / C烦躁到要发狂。/E一感冒就背发冷 无汗
五苓散B 浮缓 A来寒热 / B想吃口咽,身体有压痛或淋巴结肿大中耳炎 / G病好后又烧起来 / H女生月经期感冒,爱睡,但一睡著就一身汗 同上A至D而⑩更想吐或大叫⑪大便不通⑫心烦 有汗
方剂 腹痛 心情 多伴有
葛根汤B 浮紧洪 吐加半夏 - 生薑 熟且臭 (微带黏液)
黄芩汤 浮缓或兼弦 不熟、水泻 下利完穀不化
四逆汤B 浮缓 下血片如雞肝 便膿血
桃花汤 浮缓 熟利下重 久利不止
白頭翁湯 浮細 會餓,但要吃前煩躁
烏梅丸 浮緩 水入則吐
五苓散B 浮緩
附表:六經感冒常用方劑辨列表格
必見之證
附表:六经感冒常用方剂辨列表格 必见之证 或见之证 身体感-1 身体感-2
桂枝汤 浮缓 浮紧 恶风 怕冷 微恶寒 身重作有痛时/神智清楚 有汗;大汗加附子
麻黄汤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大青龙汤A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大青龙汤B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小青龙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杏苏甘石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葛根汤A 浮紧 浮紧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真武汤A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真武汤B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白虎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承气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四逆汤A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白通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五苓散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猪苓汤 浮缓 浮缓 恶寒 怕冷 恶寒 肢体疼痛 无汗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恶寒热证 里热炽盛汗出表疏 背微恶寒者
恶寒虚证 汗后阳虚 反恶寒者,虚故也
恶寒虚证 寒盛阳虚 其背恶寒者
恶寒虚证 阴盛亡阳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恶寒虚证 阴盛阳浮 发热恶寒……手足厥冷
恶寒虚证 阳虚阴脱 恶寒,脉微数而复利
恶风表证 风邪外袭 渐渐恶风
恶风表证 经络不利 项背强几几,反汗恶风者
恶风表证 汗多阳虚 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
恶风表证 风湿郁表 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恶风表证 经络不利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恶风表证 恶风,无汗而喘者 35
恶风热证 里热炽盛汗出表疏 时时恶风,大渴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阴弱者汗自出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发热汗出,恶风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热汗出者……故使汗出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汗出表证 营卫不和 病常自汗出者
汗出表证 风邪在表 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汗出表证 表邪未解水停下焦 伤寒,汗出而渴者
汗出表证 邪热迫肺 汗出而喘
汗出表证 邪热迫肺 若汗出而喘
汗出表证 热邪外蒸 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
汗出热证 里热炽盛 大汗出后,大烦不解,脉洪大者
汗出热证 三阳合病 ……若自汗出者
汗出热证 邪滞热蒸 汗出不解,心下痞硬
汗出热证 燥结郁蒸 阳明病其人多汗……胃中燥,大便必硬
汗出热证 里热蒸腾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
汗出热证 里热燥实 手足濈濈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汗出里证 水邪外攻 手足厥冷汗出……汗出不恶寒者
汗出虚证 阴盛阳脱 大汗出,热不去
汗出虚证 阴盛阳脱 小便复利而大汗出……内寒外热
汗出虚证 阴盛阳脱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汗出虚证 真阳欲脱 下利清谷,汗出而厥者
汗出虚证 阳脱阴竭 汗出而厥,脉微欲绝
无汗表证 风寒束表 恶风,无汗而喘者
无汗表证 邪郁肌表 以其不得小汗出
无汗表证 卫阳受遏 翕翕发热,无汗
无汗表证 风寒束表 太阳病……无汗恶风
无汗 邪热内部 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
无汗热证 湿热内郁 但头汗,身无汗……身必发黄
头汗出 水热郁蒸 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
头汗出 湿热上蒸 但头汗出……身必发黄
头汗出 郁热上蒸 心中懊憹……但头汗出者
头汗出 郁热上蒸 头汗出……今头汗出
头汗出 阳郁上迫 但头汗出,往来寒热
头痛表证 风寒在表 太阳病,头痛发热
头痛表证 表热不解 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
头痛表证 风寒束表 太阳病,头痛发热
头痛表证 表邪外束里阴寒盛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当救其里
头痛表证 表邪不解 焦乱,头痛发热
头痛 里证 水饮上攻
头痛 寒证 浊阴上犯
头痛 脾虚 脾虚水停
头痛 阳虚 肾虚水泛
头痛 水停 水气上犯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颈项强 水停经输不利 仍头项强痛
表证 邪闭经输 项背强几几
表证 邪郁不解 项颈强
表证 邪郁不解 项颈强
里证 邪结郁阻 结胸者,项亦强
身痛表证 寒邪束表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
身痛表证 寒邪束表 无汗,发热,身疼痛
身痛表证 身疼痛者……后身疼痛 91
身痛表证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 387
身痛表证 寒邪束表 发热恶寒,身疼痛
身痛表证 霍乱表邪 头痛发热,身疼痛
身痛表证 表邪未解 脉反沉……身体疼痛
身痛虚证 汗后营虚 身体痛,脉沉迟者
身痛虚证 阳虚湿搏 身体痛……脉沉者
肢节疼痛 表证 寒邪束表
肢节疼痛 表邪外束 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
肢节疼痛 风湿相搏 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
肢节疼痛 风湿相搏 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
肢节疼痛 寒湿凝滞 骨节痛,脉沉者
肢节疼痛 虚证 阳虚不布
身重 表证 风寒在表
身重 热盛津伤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身重 津液耗伤 腹满身重,难以转测
身重 邪热伤气 不恶寒者,其身必重
身重 虚证 阳虚水泛
身重 虚证 气虚精亏
身重 阳虚津亏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身重 筋脉失濡 脚挛急
身重 筋脉失濡 肱尚拘急
身重 阴虚不润 或引阴中拘挛……腿胫拘急者
身重 阳气衰微 内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身重 阳气衰微 四肢拘急,手足逆冷
身重 阳衰阴竭 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烦表证 表邪太甚 反不烦解者
烦表证 表邪未尽 半日许复烦
烦表证 表邪未解 微恶寒,肢节烦疼
烦表证 表热被劫 弥更益烦……急欲饮水,反不解渴者
烦里证 水饮内停 脉浮,烦渴者
烦里证 水饮内停 六七日不解而烦……名曰水逆
烦里证 水饮内停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
烦里证 里热炽盛 大烦渴不解
烦里证 里热炽盛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
烦里证 里热炽盛 口燥烦,心烦
烦热证 阳热过重 其人发烦,目瞑
烦热证 邪郁阻滞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烦热证 邪郁阻滞 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烦热证 热扰心神 胸满烦惊……谵语
烦热证 阳热内遏 往来寒热,心烦者
烦热证 热扰胸膈 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
烦热证 热扰胸膈 虚烦不得眠
烦热证 热扰胸膈 而烦热胸中窒者
烦热证 下利后更烦
烦热证 热扰胸膈 心烦腹满
烦热证 胸热下寒 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烦热证 热结胃肠 腹微满,郁郁微烦
烦热证 心火亢盛 心中烦,不得卧
烦实证 胃肠燥结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
烦实证 燥屎内结 心中懊憹……若有燥烦者
烦实证 燥屎不尽 烦不解,腹满痛者
烦实证 胃肠热滞 微烦……大便因鞕者
烦实证 烦实内结 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
烦虚证 中阳虚弱气血不足 心中悸而烦者
烦虚证 虚火上炎 少阴病,下利……心烦
烦虚证 阴虚火结 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烦虚证 阴虚格阳 厥逆无脉,干呕烦者
寒证 肠寒胃热,蛔虫窜扰 而复时烦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烦风湿 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
烦风湿 风湿相搏 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
热证实证 表部里热 不汗出而烦躁者
热证实证 胃肠燥实 烦躁,心下硬
热证虚证 津伤阳虚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
热证虚证 阳虚阴盛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热证虚证 阴伤阳虚 发汗,若下之……烦躁者
热证虚证 心阳受伤 因烧针烦躁者
寒证 寒邪犯胃 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不得眠 热扰心神 虚烦不得眠
不得眠 阴盛阳扰 昼日烦躁不得眠
不得眠 热扰心神 心烦不得眠
不得眠 水停邪扰 烦躁不得眠
不得眠 心阳损伤 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不得眠 中阳虚弱 心中悸而烦者
不得眠 心血亏虚 脉结代,心动悸
不得眠 阳不振 下之,胸满烦惊
不得眠 饮停心下 伤寒厥而心下悸
不得眠 水气凌心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
不得眠 水气上冲 或心下悸
不得眠 阳虚水停 其人脉下浮者
喜忘实证 痰血内阻 其人喜忘者
发狂 热证 热扰心神
发狂 虚证 心气散乱
谵语热证 里热炽盛 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
谵语热证 热扰心神 胸满烦惊……谵语
谵语热证 肝胆火炽 发汗则谵语……五六日谵语不止
谵语热证 热入血室 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
谵语热证 下血谵语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谵语实证 胃肠燥实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
谵语实证 胃肠燥实 但发热谵语者
谵语实证 胃肠燥实 谵语,有潮热
谵语实证 胃肠燥实 大便难而谵语者
谵语实证 胃肠燥实 谵语,发潮热
谵语实证 热结旁流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
谵语实证 胃肠燥结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谵语热证 热扰胸膈 心中懊憹
谵语热证 热扰胸膈 心中懊憹
谵语热证 热扰胸膈 心中懊憹
谵语热证 邪热内扰 心中懊憹
谵语热证 实证 燥热上扰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咳喘表证 表邪犯肺 太阳病……无汗而喘者
咳喘表证 表邪犯肺 喘而胸满者
咳喘表证 阳明病 无汗而喘者
咳喘表证 水气射肺 发热而咳……或喘
咳喘表证 水气射肺 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
咳喘表证 表邪壅肺 下之微喘者
咳喘热证 邪热迫肺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咳喘热证 邪热迫肺 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咳喘热证 邪热蒸肺 利遂不止……汗出而喘者
咳喘热证 邪热郁肺 胸胁苦满……或咳者
咳喘热证 水热犯肺 下利六七日,咳而呕
咳喘实证 实热壅滞 腹满而喘
咳喘实证 实热壅滞 喘鸣不能卧者,有燥屎也
咳喘虚证 寒水上犯 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
短气里证 邪结气阳 太阳病……短气躁烦
短气里证 水饮攻肺 干呕短气
短气里证 气化失宜 汗出短气
短气里证 邪阻气机 短气,腹都满
短气里证 实邪阻闭 阳明病……短气,腹满而喘
短气虚证 气虚热郁 若少气者
短气虚证 气阴两虚 阴阳易之为病……少气
短气虚证 气虚津亏 虚羸少气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厥逆寒厥 寒邪犯胃 吐利,手足逆冷
厥逆寒厥 寒湿凝滞 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厥逆寒厥 阳衰阴盛 手足厥逆,脉微欲绝
厥逆寒厥 阳衰阴竭 厥逆,脉微
厥逆寒厥 血虚寒凝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厥逆寒厥 阴盛阳脱 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
厥逆寒厥 阴盛阳衰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
厥逆寒厥 热错杂正虚邪郁 吐利汗出……手足逆冷者
厥逆寒厥 寒热错杂 寸脉滑而迟,手足厥逆
厥逆寒厥 阴竭阳脱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厥逆热厥 里热炽伏 脉滑而厥者,里有热
厥逆热厥 气厥 气郁阳遏
厥逆热厥 蝗虫内扰 蝗厥者
厥逆热厥 痰厥 痰阻胸阳
厥逆热厥 饮厥 饮阻阳遏
厥逆热厥 饮厥 饮阻阳遏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发黄 湿瘀血分 伤寒寒热在里,身必黄
发黄 热郁于里 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
发黄 热郁于里 胁下及身痛……一身及目悉黄
发黄 血结发黄 身黄,脉沉结,少腹硬
发黄 湿热郁蒸 伤寒身黄,发热
发黄 湿热瘀蒸 此为瘀热在里,身必黄
发黄 湿热瘀蒸 身黄如橘子色
发黄 湿热阻滞 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发黄 湿热阻滞 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发黄 湿热阻滞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
发黄 邪热郁阻 面目及身黄……小便难者
发黄 邪热郁阻 胸胁苦满……小便不利
发黄 热郁不行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发黄 燥热阻结 病人小便不利……有燥屎也
发黄 水热互结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发黄 气机郁滞 或小更不利
发黄 水气不化 或小便不利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小便不利热证 湿热阻滞 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小便不利热证 湿热阻滞 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热证 邪热郁阻 面目及身黄……小便难者
小便不利热证 邪热郁阻 胸胁苦满……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热证 热郁不行 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热证 燥热阻结 病人小便不利……有燥屎也
小便不利热证 水热互结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热证 气机郁滞 或小更不利
小便不利热证 水气不化 或小便不利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 水停下焦 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 水停下焦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 三焦失疏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 水停不化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气化不行 风湿阻遏 风湿相搏……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虚证 阳虚无气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虚证 下元不固 小便不利,下利不止
小便不利虚证 汗多亡津阳虚不化 其人恶风,小便难
小便利实证 里热下迫 小便数,大便因鞭者
小便利实证 燥热迫津 湿则小便数
小便利实证 热结在血水无内停 小便自利者
小便利实证 热结在血水无内停 小便自利
小便利实证 热结在血水无内停 今反利者
小便利实证 津液下泄 须小便利,尿定鞭
小便利虚证 阳虚水溢 或小便利
小便利虚证 阳虚水溢 小便自利者
小便利虚证 阳虚水溢 或小便利
小便利虚证 里虚阳衰 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小便利虚证 元阳将脱 小便复利而大汗出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胸胁满邪郁胸中 喘而胸满者 36
胸胁满邪郁胸中 热郁胸中 烦热,胸中窒者
胸胁满邪郁胸中 胸闭不伸 脉促,胸满者
胸胁满邪郁胸中 邪扰胸中 胸满烦惊
胸胁满邪郁胸中 虚火上扰 咽痛,胸满,心烦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设胸满胁痛者 37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胸胁苦……或胁下痞硬 96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伤寒四五日……胁下满 99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胸胁满而呕 104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胸胁满不去者 229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胁下痰满 266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 98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水饮内阻 胸胁满微结
胸胁满邪热内郁胸胁不利 血瘀热阻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胁痛实证 饮聚胸胁 引胁下痛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胁痛热证 邪犯胸胁 设胸满胁痛者
胁痛热证 邪犯胸胁 胁下痞痛,面目及身黄
胁痛热证 邪犯胸胁 胁下及心痛
腹胀满热证 热郁气滞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
腹胀满热证 热郁气滞 腹满胁下及心痛
腹胀满热证 湿热阻遏 小便不利,渴而满者
腹胀满热证 邪热内盛 腹满身重
腹胀满实证 邪热内盛 腹微满,郁郁微烦
腹胀满实证 燥热内阻 腹满痛者
腹胀满实证 燥实阻结 腹满不减
腹胀满实证 燥实阻结 六七日腹胀不大便
腹胀满虚证 脾虚气滞 发汗后,腹胀满者
腹胀满虚证 脾虚寒凝 因尔腹满时痛者
腹胀满虚证 脾阳衰败 下利腹胀满
腹痛虚寒 寒凝于里 胃中有邪气,腹中痛
腹痛虚寒 下焦虚寒 腹痛……便脓血者
腹痛虚寒 阳虚阴盛 腹痛,小便不利
腹痛虚寒 阳衰阴盛 下利清谷……或腹痛
腹痛实热 燥屎阻结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
腹痛实热 邪热阻滞 或中痛
腹痛实热 肝郁气滞 少阴病,四逆……腹中痛者
心下满痛热证 热结气滞 心下急,郁郁微烦者
心下满痛热证 热结气滞 心下结痛者
心下满痛热证 心下因痰 心下痛
心下满痛热证 水热互结 心下痛,按之石硬者
心下满痛热证 水热互结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
心下满痛热证 水热互结 若心下满而鞭痛者
心下满痛实证 燥实在里 烦躁,心下鞭……须小便利,尿定鞭
心下满痛实证 燥实壅塞 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
心下满痛实证 燥实壅塞 心下满而鞭
心下满痛实证 饮停胸胁 心下痞鞭满,引胁下痛
心下满痛虚证 水湿内阻 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心下满痛虚证 饮停心下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心下满痛虚证 胃虚气逆 心下痞鞭而满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结胸 大结胸 水热互结
结胸 大结胸 结胸热实
结胸 大结胸 此为结胸也
结胸 小结胸 邪与痰结
结胸 寒实 寒实内结
痞热证 热聚心下 心下痞,按之濡
痞热证 寒热互结 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痞热证 热痞表虚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
痞虚证 气虚邪滞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痞虚证 胃虚气逆 医见心下痞……其痞益甚
痞虚证 胃虚痰聚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痞虚证 脾虚寒逆 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痞虚证 水湿停聚 痞不解……小便不利者
痞虚证 饮停心下 心下痞鞭满
实证 痰实阻结 胸中痞鞭,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实证 热郁气滞
实证 邪结阻滞
实证 若心下满而鞭痛者
实证 痰热互结
实证 瘀积作痛
风湿 风湿相搏
少腹满 寒证 水气内停
少腹满 寒证 邪聚下焦
少腹满 寒证 血结下焦
少腹满 寒证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
少腹满 寒证 少腹鞭……其人如狂者
少腹满 寒证 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少腹满 寒证 邪热内结
气上冲 虚证 水气上逆
气上冲 虚证 寒水上乘
气上冲 虚证 虚热上冲
气上冲 实证 痰实壅滞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奔豚 阳虚水逆 欲作奔豚
奔豚 寒气上乘 必发奔豚
振振慄 阳虚水泛经脉失温 身为振振摇者
振振慄 阳虚水泛经脉失温 振振欲擗地者
不能食 热证邪热犯胃 噫噫不欲饮食
不能食 热证邪热犯胃 心下痞,口不欲食
不能食 热证邪热犯胃 干呕不能食
不能食 热证邪热犯胃 不能食而胁下满痛
不能食 实证痰实壅阻 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
不能食 实证燥热阻结 谚语潮热,反不能食
能食 气滞热证邪热犯胃 合热则谷喜饥
能食 气滞热证邪热犯胃 胸未成实
里证邪热犯胃 鼻鸣干呕 12
里证邪热犯胃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 33
里证邪热犯胃 心下有水气,干呕 40
里证邪热犯胃 水入则吐 74
里证邪热犯胃 引胁下痛,干呕短气 152
里证邪热犯胃 干噫食臭 157
呕吐热证邪热内扰 心烦欲呕 96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97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呕而发热者 149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266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呕而发热者 379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微呕,心下支结 146
呕吐热证邪热滞胃 心下温温欲吐……腹微满 123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太阳与少阳合病……若呕者 172
呕吐热证邪热犯胃 胃中有邪气……欲呕吐者 173
呕吐寒证寒邪犯胃 若食入口即吐 359
呕吐寒证寒邪犯胃 食谷欲呕 243
呕吐寒证寒邪犯胃 干呕,吐涎沫 378
呕吐寒证寒邪在里 吐利,手足逆冷 309
呕吐寒证寒邪在里 既吐且利……脉微欲绝者 389
呕吐寒证寒饮犯胃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 324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呕吐 寒证里虚寒逆 吐而脉弱
呕吐 寒证阴盛气逆 吐利汗出……手足厥冷者
呕吐 寒证阴盛寒逆 下利清谷……或干呕
呕吐 寒证阴盛格阳 呕逆无脉……干呕烦者
呕吐 虚证阳虚寒逆 烦躁吐逆者
呕吐 虚证胃虚气逆 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
呕吐 虚证阳虚水逆 此为有水气……若呕者
呕吐 实证邪热结胃 心中懊憹,呕吐而下利者
呕吐 实证邪热结胃 呕不止,心下急
呕吐 虫证蛔虫内扰 得食而呕
热证邪犯中焦 有潮热,时时哕
脾胃虚寒 喜哕
吐血 热伤肺络 咯唾不利
呕血 表邪壅迫 不发汗,因致衄者
咽痛 实证热结于咽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
咽痛 寒客痰瘀 少阴病,咽中痛
咽痛 疾火燔结 咽中伤,生疮
咽痛 虚证火上炎 上炎,下痛
咽痛 真寒假热 下利清谷……或咽痛
咽干 实证实热在里 少阴病……口燥咽干者
咽干 虚证阳虚津伤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
咽干 虚证阳虚津伤 喉逆,咽中干,烦躁
口渴 热证大烦渴不解 大烦渴不解
口渴 热证热盛伤津 大渴……欲饮水数升者
口渴 热证热盛伤津 口燥渴,心烦
口渴 热证热盛伤津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
口渴 热证邪热伤津 寒热往来……或渴
口渴 热证邪热伤津 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口渴 热证热结伤津 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口渴 热证瘀热在里 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
口渴 大肠湿热 下利,欲饮水者
口渴 水热互结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口渴 津不上承 喘而渴
口渴 热证热盛伤津 少阴病……口燥咽干者
口渴 热证热盛伤津 少阴病……口干燥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口渴 水气不化 心下有水气……或渴
口渴 水气不化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口渴 水气不化 若脉浮,小便不利,热消渴者
口渴 水气不化 烦渴者
口渴 水气不化 伤寒,汗出而渴者
口渴 水气不化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
口渴 水气不化 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
口渴 水气不化 太阳病……渴者
口渴 水气不化 霍乱……热多欲饮水者
表证 邪迫大肠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
表证 邪迫大肠 热迫大肠
里证 饮停胃肠 心下有水气……或利
里证 水饮下迫 下利呕吐
热证 热迫胃肠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热证 热结旁流 必下利……脉滑而数者
热证 热结旁流 自利清水,色纯青
热证 热结旁流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
热证 大肠湿热 热利,下重者
热证 大肠湿热 下利,欲饮水者
实证 邪迫胃肠 呕吐而下利者
实证 气滞下焦 或泄利下虚者
寒证 寒犯中焦 吐利,手足逆冷
寒证 寒热错杂 又主久利
虚寒 阳虚阴盛 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
虚寒 阳虚阴盛 续得下利清谷不止
虚寒 阳虚阴盛 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虚寒 阳虚阴盛 下腹胀满
虚寒 阳虚阴盛 吐利汗出……手足厥冷者
虚寒 阳虚阴盛 既吐且利……下利清谷
虚寒 阴盛阳越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虚寒 阴盛阳越 下利清谷……其人面色赤
虚寒 阴盛阳衰 少阴病,下利
虚寒 阴盛阳衰 下利……利不止,厥逆无脉
虚寒 阴衰津伤 恶寒脉微而复利
虚寒 虚寒滑脱 下利,便脓血者
虚寒 虚寒滑脱 下利不止,便脓血者
证型 临床表现 方剂
下利 虚寒 阳虚水泛
下利 虚寒 胃虚水停
下利 虚寒 中焦虚寒
下利 虚寒 寒盛于下
下利 虚寒 上实下虚
下利 虚热 阴虚内热
下利 虚热 阴虚水热互结
下利 下重 气滞于下
下利 下重 热迫下焦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燥实
大便硬 实证 胃热燥结
大便硬 实证 津伤热结
大便硬 实证 热结旁流
大便硬 实证 里热瘀结
不大便 虚证 湿邪困脾
不大便 热证 热盛津伤
不大便 热证 结胸热实
不大便 热证 热盛里实
不大便 热证 邪热复聚
不大便 实证 里实初结
不大便 实证 胃肠实滞
不大便 实证 实热燥结
不大便 实证 实热燥结
不大便 实证 实热燥结
不大便 瘀血燥结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
大便下血 虚证 滑脱不禁
大便下血 虚证 滑脱不禁